译者序
作者:(美)F·S菲茨杰拉德 著
发布时间:2020-11-27 14:21:46
字数:1589
译者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了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到处呈现一派轻松欢快的气氛,人们认为再也用不着打仗,该纵情享乐了。年轻一代更是觉得进入了一个欢乐绚丽的新时代,他们丢开了传统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信奉享乐主义,沉湎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和新奇的爵士乐之中。菲茨杰拉德曾非常概括地把这个时代称为“爵士乐时代”“产生奇迹的时代”“艺术丰收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这个时代的确获得了丰收,出现了不少重要作家,如海明威、福克纳、沃尔夫、刘易斯、奥尼尔、庞德、艾略特等人,包括所有被称作“迷惘的一代”的作家。
F.S.菲茨杰拉德(1896—1940年)就是活跃在这个时代的一位小说家,成名作《人间天堂》发表后,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后来作品中最重要的两部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集中反映了“爵士乐时代”的生活。
《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后,菲茨杰拉德的妻子患了精神病,疯疯癫癫,为所欲为,花钱如流水,弄得家里入不敷出。更糟糕的是她处处要和丈夫争个高下,不惜花费时间专门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来攻击丈夫。菲茨杰拉德虽仍对妻子一往情深,但终究被折磨得痛苦不堪,开始酗酒。这种精神苦闷反映在了1934年出版的小说《夜色温柔》之中。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年轻有为的精神分析医生迪克的婚姻、爱情和沉沦的故事。在瑞士进行精神病理研究的美国医生迪克·戴弗参与了对富翁的女儿尼科尔·沃伦的治疗。尼科尔患有精神病,是由父女乱伦所至。治疗过程中,尼科尔爱上了迪克,两人遂结为夫妇。迪克为治好尼科尔的病,尽心尽力,悉心照料,给了她一个医生所能给予的最细致入微的观察治疗和一个丈夫所能给予的最无微不至的体贴关怀,甚至牺牲了自己重要的专业研究。但是,尼科尔病愈后却移情别恋,抛弃了迪克。迪克失去了妻子,也失去了工作,独自回到美国,流落在一个小镇子上行医为生,断绝了与过去婚姻生活的一切联系,消失在默默无闻之中。
《夜色温柔》揭露了上流社会的冷漠自私、虚伪势利、堕落腐化。迪克为自己的真诚和善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虽曾迷恋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却不肯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良知,终于成了上流社会游戏场上的牺牲品。在沃伦一家眼里,迪克只不过是他们花钱雇来治病的医生,既然病人已经治好,医生也就该卷铺盖走人了。这就是富人们的逻辑。小说对上流社会的这种不道德观念,做了十分深刻的揭露,体现了作者对病态的上流社会的鄙视。
《夜色温柔》是作者处在沉重的感情压力下写出来的,但它却是一部充满魅力令人难忘的作品,富有作者自己所说的“人生的智慧和悲观”。作品中人物众多,阵容庞大,不少场景的叙述非常生动,可以说它是菲茨杰拉德最有分量的一部小说,在一些方面还超过了他最受人推崇的杰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叙述结构上,作品采用了戏剧化的情节安排,并不严格遵守时间顺序,而且读者是通过一个涉世不深的电影明星罗斯玛丽那双敏锐的眼睛,看到了主角戴弗夫妇以及他们社交圈子里形形色色的人物。这种手法给作品带来一种动人的效果。不过菲茨杰拉德后来对不按时间顺序展开的写法产生了怀疑。在他去世十年后,这部作品还另出了一个版本,是经过别人改动整理的,故事情节按照时间顺序逐渐展开,但这个版本的影响大为逊色。现在流行的仍是作者生前发表的那个版本。
菲茨杰拉德的有些作品中能明显看到作者的影子,尤其是《夜色温柔》中表现出的那种悲剧性的生活基调和主人公悲观的思想感情,很难辨别出哪一部分是作者的真实生活,哪一部分是小说里的创造。海明威读了《夜色温柔》后曾写信给菲茨杰拉德,劝他忘掉个人的悲剧:“你不是一个悲剧性人物,我也不是,我们不过是作家,我们该做的事是写作。”但是对于菲茨杰拉德来说,这是他自己的艺术观使然,他的作品中艺术和现实浑然一体,水乳交融。在故事中作者有时直述情感,给人一种听知己说心里话的感觉。也许正是作者这种不失赤子之心的特点,才使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