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作者:[日]陈舜臣 著
发布时间:2020-11-28 16:41:25
字数:3448
译者序
陈舜臣其人
说到华裔日本作家,相信各位读者对陈舜臣这一名字并不陌生。
陈舜臣原籍为**省新庄乡(今台北市)。在他出生的前一年,因他的父亲在日本商社任职,举家迁到了日本神户。
1941年,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年仅17岁的陈舜臣考入了大阪外国语学校(今大阪大学外语学院),成了一名印度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英语课上,他接触了柯南·道尔的小说,由此开始阅读福尔摩斯系列小说。1943年9月,由于战争的关系,陈舜臣不得不提前从大学毕业,之后留在母校做西南亚洲语言研究所的助手。1945年二战结束后,由于某些原因,陈舜臣无法继续留在日本从事学术研究。他曾于翌年返回新庄,在新庄初级中学担任英语老师。1949年回到神户后,陈舜臣结婚了,之后便进入父亲的贸易公司工作。
陈舜臣35岁时,长女患病,他在病床边陪护的过程中,经常阅读推理小说以消除困意。他读了野村胡堂的《钱形平次追捕纪录》,渐渐产生了想要创作此类小说的念头。1960年,陈舜臣以笔名“陈左其”参加了“文学界新人奖”的征稿,创作了小说《在风中》(風のなか),虽然该作品最终止步候选阶段,但是坚定了陈舜臣投身文学创作的决心。
1961年5月,陈舜臣的长篇推理小说《枯草之根》(枯草の根)获得第7届江户川乱步奖。对于该作品,日本侦探作家木木高太郎曾盛赞道:“即便在该奖的历届获奖作品中,《枯草之根》都是第一的佳作。”该作品还入围了翌年的“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奖”。自此之后,陈舜臣正式开启了职业作家生涯。1969年,推理短篇《青玉狮子香炉》(青玉獅子香炉)获得第60届直木奖。1970年发表的《玉岭的叹息》(玉嶺よふたたび)和《孔雀之道》(孔雀の道)同时获得了第23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至此,陈舜臣成为了日本文学史上首位“三冠王”。
陈老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先后著书200余本,内容涉及小说、随笔、对谈、汉诗等多种体裁。其中,小说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具体来说,陈舜臣的小说以历史小说和推理小说居多,这两者的创作风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们就通过陈舜臣的一些代表作,来一探究竟。
陈舜臣的创作
1967年,陈舜臣的第一部以中国近代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鸦片战争》(阿片戦争)问世,这部历时三年创作的小说久负盛名,在日本出过多个版本,畅销数十年,曾被东京大学作为近代史的指定教材。正是从这本小说起,陈舜臣确立了自己历史小说作品的写作风格。
说到日本的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不过他的作品主要是以日本历史为素材的。而陈舜臣的历史小说基本上以中国的历史为蓝本。很多日本人正是通过他的创作,才逐渐对中国历史有了具体的认识。
在陈舜臣众多的历史小说中,最为读者所熟悉的当属《小说十八史略》(小説十八史略)。人性面的探讨,是这部作品的中心思想。全书由二百七十七则故事构成,含括了中国传说时代至宋朝末年的历史精华。陈舜臣从人性的角度切入各个历史层面,使读者在享受阅读小说的乐趣之余,也能赋予原本已熟悉的历史事件及人物新的观点,领略不同于以往的读史趣味。
除了《小说十八史略》之外,作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小说还有《曹操》(曹操)、《三国史秘本》(秘本三国志)、《太平天国兴亡录》(太平天国)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日本长销不衰,同样也很受中国读者的青睐。作者曾这样说道:“历史小说多半不就是作者依据史料的推理和虚构的混血儿吗?”这句话用来形容他的历史小说创作风格再合适不过。纵观作者的历史小说,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参考研究具体史料的基础上,对细节诸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环境描写等进行了适当的补充,使故事情节更加完善,更具人情味。同时,作者也在故事中融入了个人观点,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中国史史观。
如果说陈舜臣的历史小说是“史料、作者推理和虚构的混血儿”,那么他的推理小说大概就是“作者虚构、史料与推理的混血儿”了吧。陈舜臣推理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故事中的人物置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下,然后调动大量的历史史料,营造出多个谜团,以此来推动整个故事向前发展。所以,就像一些推理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历史感”是形容他作品的一个关键词。读者们在阅读陈舜臣的推理小说时,总会产生历史悠然而过,人生随时代而漂流的喟叹之感。
说起陈舜臣的推理小说,难免要提及的便是让他荣获“三冠王”称号的获奖作品《枯草之根》、《青玉狮子香炉》、《玉岭的叹息》以及《孔雀之道》。前面已经提到,《枯草之根》算是让陈舜臣坚持走上职业作家道路的重要作品。该故事讲述了南洋豪商席有仁远赴日本神户,与恩人李源良会面,不料在他身边却接连发生两桩命案——先是独居老人徐铭义被绞杀,后是政客吉田庄造的侄子田村良作中毒身亡。其间疑云重重,扑朔迷离。对此,“业余侦探”陶展文将如何帮忙解决这个难题呢?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品中的侦探陶展文,在之后的《三色屋事件》(三色の家)、《分裂者》(割れる)、《虹的谎言》(虹の舞台)以及短篇《崩坏的直线》(崩壊の直線)中,再次作为主人公登场,侦破了一个又一个的迷局。通过这五部作品,作者成功塑造出了“陶展文”这一侦探角色,在推理迷中有很高的认知度。这一系列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陈舜臣本人在推理界的知名度。
《青玉狮子香炉》以故宫珍藏的文物青玉狮子香炉因战乱惊险辗转各地为主线,刻画了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沉浮。本篇小说推理色彩并非多么浓厚,但是其中对人物命运的刻画十分出彩,让人唏嘘动容。
《玉岭的叹息》和《孔雀之道》同为第23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获奖作品。《玉岭的叹息》讲述了中日战争时期滞留在北京研究美术的入江,因偶然看到玉岭磨崖佛的慕本,而前往玉岭考察,在那里他爱上了一名当地女子。二十五年后,他再次前往玉岭,此次拜访是否能够揭开当年心中的谜团?而《孔雀之道》则讲述了英日混血儿罗丝由英国返回日本任教,意外发现双亲之间有一段纠葛不清的恩怨情仇。在父亲与母亲,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两难抉择中,她将何去何从?关于这两部获奖作品,还有一段很有趣的传闻。据说这两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同时获奖,是因为当时的评委们认为两个作品各有优点,一时间争论不下,于是最终只好将奖项同时授予两部作品。
大历史下的悠悠馆
本书《悠悠馆密案》的背景设定是日俄战争前夕。当时,俄国借口镇压义和团,大举进入东三省地区,并与清政府约定,待战乱平定之后就撤兵。但后来俄国违约,赖在东北三省不肯走,企图与清政府签订密约,使得侵占行为合法化。与此同时,日本与英国结盟之后,对俄国的外交政策日趋强硬。日本的一些有识之士联名向当时的日本首相上书称俄国人的目的是先占领东北,再进军朝鲜,最后将矛头指向日本。此外,日方对东三省也是垂涎已久,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块肥肉落入他国手中。因此他们提出主战论,日本国内的舆论也认为对俄作战势在必行,两者之间的战火一触即发。
当时,俄国对对日宣战尚缺乏万无一失的筹备,而日方必须借此机会抢得主动权。于是,软弱的清政府如何抉择就成了这场角逐战的关键。为了在角逐战中占据有利地位,俄国必须与清政府签订新的撤兵协议,以消灭日方的引战野心,而日方则派出间谍潜入中国,意图通过贿赂清政府相关官员,阻止撤兵协定的达成。
在这次贿赂中,发生了一起密室杀人案——拓本行家文保泰被发现尸陈悠悠馆。一时间,清政府的高级官员、俄国或日本的间谍、新兴的革命派人士……都被牵扯其中。而紧接着又出现的杀人案和失踪案,使得整个悠悠馆笼罩在一片阴郁之中。
在这个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历史分岔口上,这些大人物或小角色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本书的谜团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算十分强大,用于解谜的篇幅也不多,但却十分详尽地描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些历史事实,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作者自身的特色。因此,《悠悠馆密案》既可以作为推理作品来阅读,亦也作为历史作品来欣赏。
小结
2015年,陈舜臣在日本神户去世,享年90岁。
虽然日本很早就有“中国历史小说”这一文学类型,但是大部分仅仅以中国文化为素材,内容上更多描述的是日本文化日本的思想。然而陈舜臣的中国历史小说却并非如此。可以说他在促进日本人对中国人及中国历史的认知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斯人已逝,但陈老先生的精神财富却可以永远留存,继续在我们这一代及后世人的心中激起涟漪。
能够翻译《悠悠馆密案》,我深感荣幸。有感于陈老先生的眼界和胸怀,希望自己也能为促进两国文化相互交流尽绵薄之力。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以厘清历史史实,仍不免有讹误之处,还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刘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