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 第三

作者:(春秋)孔丘 著 发布时间:2021-01-05 10:23:45 字数:10708
  

  本篇共二十六章,都是讲礼、乐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本书的礼乐专篇。其中重点讨论了如何维护“礼”的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礼乐思想。

  3.1

  孔子谓①季氏②:“八佾③舞于庭,是可忍④也,孰⑤不可忍也!”

  【字词释义】

  ①谓:谈到、提及。

  ②季氏:当时处于鲁国权利顶端的三大家族之一的季孙氏。根据《左传》《汉书·刘向传》的记载,这里的“季氏”应该是季平子,即季孙意如。当时,季平子的官职是正卿,他把持着鲁国的政权,还代替国君主持祭祀。也有学者认为这里的季氏是季桓子。

  ③八佾:佾,音yì。古时候,乐舞的行列中,一行八人称之为佾。根据西周礼制的规定,举行乐舞的时候,只有周天子能使用八佾,诸侯的规格是六佾,卿大夫只能用四佾。季氏当时只是正卿,是卿大夫级别的,应该只能用四佾。

  ④忍:一种说法为容忍,另一说法是忍心。当“容忍”讲的时候,是从孔子的角度来解释。当“忍心”讲的时候,是从季氏的角度解释的。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⑤孰:什么事,这里代指事情。

  【点睛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的时候,他说:“季氏在自己的庭院中,竟然使用周天子的规格,让六十四人为他举行乐舞。这样越级的事情,季氏都忍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做的呢?”

  3.2

  三家①者以《雍》②彻③。

  子曰:“‘相④维⑤辟公⑥,天子穆穆⑦’,奚⑧取于三家之堂⑨?”

  【字词释义】

  ①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又被称为“三桓”,因为这三个家族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当时,鲁国的政权掌控在这三家的手中。

  ②《雍》:这是当初周武王祭祀周文王的一首诗,是《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在周天子在祭祀完宗庙后,会在撤去祭品时,演奏这篇乐歌。

  ③彻:撤去,撤离,撤除。这里是“撤”的通假字。

  ④相:音xiàng,即傧相,帮助祭祀的人。

  ⑤维:在这里是语气词,无意义。

  ⑥辟公:王公、诸侯。

  ⑦穆穆:态度严肃,庄严肃穆的样子。

  ⑧奚:怎么。

  ⑨堂:祭祀祖先的庙堂。

  【点睛译文】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祭祖完毕后,越级使用了天子的礼仪。他们让人演奏了《雍》这首诗歌,作为撤去祭品时的伴奏。

  孔子说:“(诗中的这两句)‘王宫诸侯在一旁帮助祭祀,庄严肃穆的周天子在那里主持祭祀’。这样的诗句,怎么能用在三家卿大夫祭祀祖先的庙堂里呢?”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

  【字词释义】

  ①如礼何:拿礼怎么办。

  【点睛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礼仪对他还有什么意义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那么乐对他又有什么意义呢?”

  3.4

  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②!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③也,宁戚④。”

  【字词释义】

  ①林放:鲁国人。有学者认为他也是孔子的弟子。

  ②大哉问:这句话是孔子对林放所提出问题,发出的感叹。有不同的解释,一是说这个问题问得好,意义重大。二是说林放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大。根据上下文,本书取第二种解释。

  ③易:平整,治理。这里是指把事情办得很周全、很妥当的意思。

  ④戚:悲伤。

  【点睛译文】

  林放向孔子请教,礼的本质是什么?

  孔子说:“你这个问题很大啊!一般情况下,如果礼仪的仪式过于奢侈,不如过于节俭。对于丧礼,与其把仪式置办得过于周全,不如内心真正的悲伤。”

  3.5

  子曰:“夷狄①之有君②,不如③诸夏④之亡⑤也。”

  【字词释义】

  ①夷狄:古时候,中原的汉族把东方的少数民族叫做夷。北方的少数民族被称做狄。后来,“夷狄”被用来泛指中原以外,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东汉经学家包咸认为,文中的“夷狄”是指春秋时期的楚国和吴国。

  ②君:这里指的是贤明的君主。有学者认为“君”指的是楚庄王和吴王阖闾。

  ③不如:比不上,不及。

  ④诸夏:中原的各个诸侯国。

  ⑤亡:音wú,是“无”的通假字。

  【点睛译文】

  孔子说:“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地处偏远,没有礼仪的教化,即便有贤明的君主,也比不上中原那些没有君主管理的诸侯国呀。”

  3.6

  季氏旅①于泰山。

  子谓冉有②曰:“女③弗④能救⑤与?”

  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⑥!曾谓⑦泰山不如林放乎?”

  【字词释义】

  ①旅:古时候,对山川的祭祀叫做旅。在当时,只有周天子和各诸侯国的国主才有资格到名山大川去祭祀。季氏只是卿大夫,他去祭祀泰山是一种违背周代礼制的行为。

  ②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当时,冉有在季氏手下做事,是季氏的家臣。

  ③女:你。“女”是“汝”的同义词。

  ④弗:不,不能。

  ⑤救:挽救。《论语集释》:“救,谓救其陷于僭窃之罪。”意思是说,孔子认为季氏去泰山祭祀,会因为僭越周礼而留下罪名。所以用了“救”这个字眼。我们也可以把“救”解释为劝阻、阻止的意思。

  ⑥呜呼:感叹词。有的版本写作“乌乎”。

  ⑦曾谓:相当于今天的“难道”。

  【点睛译文】

  季孙氏要去泰山进行祭祀。

  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他这么做吗?”

  冉有回答说:“我不能阻止。”

  孔子感叹道:“唉!冉有你竟然能接受这种不合礼仪的祭祀。难道说你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智者慧心】

  季氏,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季孙氏,鲁国的卿家贵族,三桓之首。当时季孙氏的势力非常强大,完全凌驾于国君之上,掌握了国家的实权。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季孙氏还代替鲁国公主持国家的祭祀。本书记录了季孙氏仗着自己的权势,所做出的一些僭越礼法的事情。例如,季孙氏在自家宴会上摆起天子的排场,越级使用八佾乐舞。季氏还打算以卿大夫的身份去祭祀泰山。此外,“三恒”即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三家鲁国大夫在家族的祭祀典礼上,居然使用了天子祭祀时才能使用的颂词。讽刺的是,颂词还刚好是关于君臣尊卑有别的内容。

  也许我们今天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孔子看到任何僭越礼法行为后,会表现得如此伤心和愤怒。孔子一生都十分推崇周礼,除了用礼仪约束自己,作为言行的准则外,还把维护和恢复周礼作为自己的一项使命和政治目标。所以,对于“三恒”的这种越礼行为,尤其是季孙氏的所作所为,孔子感到痛心疾首,表示坚决反对,并站出来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感叹。

  对孔子的这句感叹,学者们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孔子认为如果对季氏这种明目张胆的越礼行为都能忍耐,视若无睹。那还有什么事忍不了?另一种说法是既然季氏能肆无忌惮地做出这样背离礼法的事,那还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做的呢?下一步也许就是要造反夺权,取代国君的地位了。不论我们从哪一个角度去理解,孔子想表达的意思都是,这种僭越礼法的行为非常不可取,应该遭到世人唾弃。因为,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季氏僭越的不只是礼法,还践踏了整个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季氏的所作所为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西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的社会情况。

  对这种现状,孔子很伤心,由此发出了“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感叹。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①乎!揖②让而升③,下④而饮⑤,其争也君子。”

  【字词释义】

  ①射:这里指的是古时候的射礼,一种射箭比赛。在春秋时期,射礼共分四种。第一种叫做大射,是贵族阶层通过射箭比赛,选拔人才的礼仪。第二种是宾射,是贵族之间亲近旧友,结交新朋友的一种活动。第三种叫做燕射,是贵族们平时的娱乐项目。第四种是乡射,是指平民之间,学习练习射箭的活动。文中说的应该是大射。

  ②揖:音yī,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双手拱起行礼,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③升:当时,是在大堂里进行射箭比赛。“升”就是登上台阶,进入大堂内的比赛场地。

  ④下:与上文的“升”相对,即走出比赛场地,走到堂下。

  ⑤饮:喝酒、饮酒。

  【点睛译文】

  孔子说:“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让君子与别人相争。如果必须有所争的话,那就只有射箭比赛了!即使是比赛时,也必定遵守礼节。比赛前,也会先互相谦让,作揖行礼,然后才登堂,进入比赛场地。比赛后,走到堂下,一同喝酒,相互表示祝贺。这样的竞争,才是君子之争啊!”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①,美目盼兮②,素以为绚兮③。’何谓也?”

  子曰:“绘④事后素⑤。”

  曰:“礼后乎⑥?”

  子曰:“起⑦予⑧者商⑨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字词释义】

  ①巧笑倩兮:倩,指的是人的脸颊。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语气助词。这句是形容笑容美好的样子。

  ②美目盼兮:盼,是说人的眼睛黑白分明,非常漂亮。这句诗是在形容眼睛转动时,美好的神韵。以上两句诗,均出自《诗经·卫风·硕人》。

  ③素以为绚兮:素,即白色,这里指白粉。绚,是指有文采。意思是说,美人笑容美好,眼睛非常有神采,再用白粉装饰,为容貌增添色彩。《诗经·卫风·硕人》中没有这一句,应该是遗失了。

  ④绘:画,描绘。

  ⑤素:画画时做的白底子。

  ⑥礼后乎:意思是“礼在后面吗?”古今的学者对“礼在什么的后面”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大概有两种,一是“礼在仁义的后面”,一是“礼在忠信的后面”。无法定论,所以采用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的解释,翻译为“礼是后起之事”。

  ⑦起:《论语集释》:“起,犹发也。”就是启发的意思。

  ⑧予:我。

  ⑨商:子夏。

  【点睛译文】

  子夏问孔子:“《诗经》说:‘多么美丽的笑容啊,多么明亮妩媚的眼睛啊,用素粉把容貌装扮得更加绚丽吧。’这是什么意思呀?”

  孔子回答道:“意思是就像画画一样,先要打上白底子,然后才能再着色。”

  子夏说:“照这样说来,礼仪应当是后起之事吧?”

  孔子说:“子夏,你启发了我呀!从今天开始,我就能和你谈论《诗经》了。”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①不足征②也;殷礼吾能言之,宋③不足征也。文④献⑤不足故⑥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字词释义】

  ①杞: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家,在今天的河南杞县附近。据史料记载,杞国人是夏禹的后代。

  ②征:同“证”,即证明。

  ③宋:国名,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以东,江苏徐州以西的地方。宋国人是殷商商汤的后人。战国时,宋国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吞并。

  ④文:文献典籍。

  ⑤献:熟悉典故的贤人。

  ⑥故:原因。

  【点睛译文】

  孔子说:“我能说出夏朝的礼仪制度,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能够为我的话证明;我能说出殷朝的礼仪制度,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能够为我的话证明。这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现在保存的文字资料和熟悉礼仪典故的人不完备的缘故。否则,我就能拿来证明我的话了。”

  3.10

  子曰:“禘①自既灌②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③。”

  【字词释义】

  ①禘:音dì,是西周的礼仪制度中的一种礼仪。在当时,这是一种只有周天子在祭祀祖先时,才能举行的极为隆重盛大的典礼。

  ②灌:是禘礼中的一个步骤,即祭祀开始后,向受祭祀的对象,第一次献上用小米酿的香酒。

  ③吾不欲观之矣:意思是我不想再看下去了。这是因为,孔子认为鲁国的国君举行禘礼,始终是不符合礼制的,是僭越礼制的表现,所以“不想再看下去了”。

  【点睛译文】

  孔子说:“在鲁国举行的禘礼仪式,第一次献上香酒以后,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

  3.11

  或问禘之说①。

  子曰:“不知也②。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③诸④斯⑤乎!”指其掌。

  【字词释义】

  ①禘之说:举行禘礼的相关规定。“说”这里作规定、规矩讲。

  ②不知也:不知道。这是孔子为了表达对鲁国越级举行禘礼的不满,才用“不知道”来搪塞询问自己的人。

  ③示:摆放,安置。这里是“置”的通假字。

  ④诸:此处是“之于”的合音。

  ⑤斯:代指手掌。

  【点睛译文】

  有人向孔子询问,有关举行禘祭的规矩。

  孔子回答说:“我不知道。我想,熟悉这种仪式规矩的人,对他来说,治理天下就会像把东西放在这里一样(容易)吧!”边说边指着自己的手掌。

  3.12

  祭①如在②,祭神③如神在。子曰:“吾不与④祭,如不祭。”

  【字词释义】

  ①祭:这个“祭”指的是祭祀自己的祖先。

  ②在:《论语集释》:“孔曰:‘祭如在,言事死如事生也。’”意思是说,祭祀祖先时,要像祖先们还活着那样恭敬。“在”就是活着的意思。

  ③祭神:就是“祭百神”,即祭祀各种神灵。

  ④与:“与”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是音yǔ,是同意、赞同的意思。另一种是音yù,是参与、参加的意思。本书采用第二种解释。

  【点睛译文】

  祭祀祖先的时候,要像祖先还活着,就站在面前一样。祭祀神灵的时候,要像神灵真的就在面前一样。孔子说:“如果不能亲自去祭祀,而让别人代替我祭祀,那和我没有祭祀是一样的。”

  3.13

  王孙贾①问曰:“与其媚②于奥③,宁媚于灶④,何谓也?”

  子曰:“不然。获罪于天⑤,无所祷⑥也。”

  【字词释义】

  ①王孙贾:卫国人,当时是卫灵公的大夫。

  ②媚:《说文解字》:“媚,说也。”古代汉语中,“说”通“悦”,也就是说,“媚”是让人高兴的意思,这里可以解释为奉承、巴结。

  ③奥:奥神。古时候的人们认为四方都有神灵。奥神就是位于屋子里西南角的神。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屋内的西南角是祭祀时摆放神主,或是身份尊贵的长者坐的地方。所以,奥神是地位尊贵的神。在原文中,是用奥神代指那些地位高的大臣。

  ④灶:我们通常所说的灶王爷。古人认为,虽然灶王爷不是一尊地位很高的神,但是有实权,还能到通天庭。这里是用灶王爷比喻眼前的利益,代指那些地位不高,但有实权可以得到利益的人。

  ⑤天:上天。有学者认为“天”指的是君主。朱熹对此处的注释是:“天,即理也。”所以也有人认为“天”代指的是理、天理。本书取后一种解释。

  ⑥祷:祈祷,求福。

  【点睛译文】

  王孙贾问孔子:“大家都说,与其奉承地位高贵的奥神,还不如去巴结灶王爷。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回答说:“这样说是不对的。如果做了违背天理的事,得罪了上天,那巴结谁都没有用了,因为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3.14

  子曰:“周监①于二代②,郁郁③乎文④哉,吾从周。”

  【字词释义】

  ①监:音jiàn,这里做通假字,同“鉴”,就是借鉴的意思。

  ②二代:夏、商两个朝代。

  ③郁郁:丰富、茂盛,丰富多彩的样子。

  ④文:这里指周代的礼乐制度。

  【点睛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了夏、商两个朝代的礼制,它的内容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啊!所以,我愿意遵从周朝的礼乐制度。”

  3.15

  子入大庙①,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②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字词释义】

  ①大庙:太庙,指鲁国的太庙。大,音tài,后来就写作了“太”。古时候,把祭祀开过的国君的庙宇,称为太庙。鲁国最早就是周公旦的封国。所以原文中的太庙指的就是祭祀周公的庙堂。

  ②鄹人之子:鄹,音zōu,又写作“陬”,是一个地名。这个地方在现在的山东曲阜的东南方向附近。《史记》中有记载,孔子就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鄹邑,所以,鄹是孔子的故乡。鄹人,指的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鄹人之子,即孔子。

  【点睛译文】

  孔子进入祭祀周公旦的太庙后,会询问自己看到的每一件事。

  有人见了,就说:“谁说鄹人叔梁纥的儿子通晓礼的呀?他到了太庙里,怎么什么事都要请教别人。”

  孔子听了这话后,说:“这正是礼啊!”

  3.16

  子曰:“射①不主②皮③,为④力不同科⑤,古之道也。”

  【字词释义】

  ①射:原文中指的是射礼,不是军事上的射箭比赛。

  ②主:以之为主、主体。《论语集释》:“古者射以观德,但主于中而不主于贯革。”意思是说,古时候,人们是通过举行射礼来观察人的德行。所以射箭的时候,以射中箭靶子为主,不一定非要射穿箭靶。孔子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③皮:革。由于古时候的箭靶子都是用兽皮之类的东西制成的,所以“皮”代指箭靶子。

  ④为:这里音wèi,是因为的意思。

  ⑤科:等级,在原文中,具体指人力气的大小。

  【点睛译文】

  孔子说:“举行射礼的时候,重点不在于是否能穿箭靶子,只要射中就可以了。因为每个人的力气不同,有大有小。自古的规矩就是这样。”

  【智者慧心】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几乎白热化的社会和时代。整个世界到处充斥着竞争的影子。

  竞争,这个词在现代科学的不同学科领域里,有着多种不同的概念和理解。从生物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类是有益的。因为,它不仅促进了生物的进化,同时还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但是当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候,有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使用各种手段只为了打垮竞争对手。这使得竞争改变它最初的目的,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竞争呢?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已经给出了答案。他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场景。一场宾主皆欢的射箭比赛。比赛前,选手们彼此行礼,赛后大家开怀畅饮。如此看来,是不是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有些相似?

  在孔子看来,“不争”是君子处世的一项最基本的行为,也是要君子日常的一种修为。如果必须要竞争的话,那么也要拿出点儿风范,通过正当的方式,堂堂正正、彬彬有礼地比赛。

  让自己以公正、宽和的心态去面对各式各样的挑战。在这样的心境下,怎样的恶意攻击都无法伤害到我们。这也是孔子教给我们的一种人生处世的大智慧。

  3.17

  子贡欲去①告朔②之饩羊③。

  子曰:“赐也!尔爱④其羊,我爱其礼。”

  【字词释义】

  ①去:除去,废除。

  ②告朔: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即初一,叫做朔日,即朔。

  ③饩羊:即每月初一,举行祭祀仪式时,要用的活羊。饩,音xì,《论语集注考证》:“本作‘气’,俗加‘食’。”意思是说,在最早的版本中,“饩”写作“气”,后来才写作了“饩”。

  ④爱:怜惜,爱惜,吝惜。

  【点睛译文】

  子贡认为每个月初一告祭祖庙的仪式,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提出应当废除这项礼仪中祭祀用的活羊。

  孔子说:“子贡啊,你怜惜的是那只羊,我却爱惜的是那项礼仪。”

  3.18

  子曰:“事君尽礼①,人以为②谄也。”

  【字词释义】

  ①尽礼:完全依照礼制做事。尽,完全。

  ②以为:认为。

  【点睛译文】

  孔子说:“我侍奉国君,是完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做的,(怎么)其他人却认为我是在巴结、讨好君主呢。”

  3.19

  定公①问:“君使②臣,臣事③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字词释义】

  ①定公:姓姬,名宋,谥号是“定”。公元前509~公元前495年在位的鲁国国君。

  ②使:役使,驱使,使用。

  ③事:侍奉,服务。与上文的“使”相对应。

  【点睛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应当怎样使用臣下,臣子应怎样侍奉君主呢?”

  孔子回答道:“君主要依照礼的要求去对待自己的臣子,而臣子则会以忠诚,尽心尽力地侍奉自己君主。”

  3.20

  子曰:“《关睢》①,乐而不淫②,哀而不伤③。”

  【字词释义】

  ①《关睢》:这首诗是《诗经》的第一篇。在诗中,描写了一位君子追求心上人的过程中,从忧愁思念到幸福快乐的心理变化。

  ②淫:这个词古今的意思相差比较大。《说文解字》:“淫,侵淫随理也。”意思是说,“淫”的本义是按照脉络浸泡。在原文中,引申为过分、过度的意思。

  ③伤:这里是悲哀的意思。

  【点睛译文】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的内容,虽然有快乐,但是不过分、不放纵。虽然有忧愁,但是不哀伤、不悲痛。”

  3.21

  哀公问社①于宰我②,宰我对曰:“夏后氏③以④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⑤,曰:使民战栗⑥。”子闻之曰:“成事⑦不说,遂⑧事不谏⑨,既往不咎⑩。”

  【字词释义】

  ①社:土地神。古时候,建立国家之后,必定要建立土地庙,而且,还要选取一种木料制作土地神的牌位,以便祭祀土地神。这个代替土地神享用祭祀的牌位,就叫做社主。根据下文,鲁哀公所问的“社”应当指的是社主。

  ②宰我:姓宰,名予,字子我。他是孔子早期的学生。

  ③夏后氏:夏朝的人。

  ④以:用,使用。

  ⑤栗:这里指用栗子树制成的木料。

  ⑥战栗:这个“栗”是“慄”的通假字。“战栗”即“战慄”,即害怕得发抖,形容恐惧的样子。

  ⑦成事:已经做过的事情。

  ⑧遂:音suì,意思是“已经完成的”。

  ⑨谏:是“劝说别人,改正过错”的意思。

  ⑩咎:音jiù,责怪、责备的意思。

  【点睛译文】

  鲁哀公向宰我询问,应当用什么树的木料制作土地神的神主。

  宰我回答说:“夏朝用的是松树,商朝用的是柏树,周朝用的栗子树。周朝用栗子树的用意,是为了使百姓对此有所敬畏,看到栗子树做得神主,会因恐惧而发抖。”

  孔子听到这些话后,对宰我说:“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也不便不用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责备了。”

  【智者慧心】

  这里记录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鲁哀公把宰我叫去,问他有关祭祀土地神的事,想知道应该采用什么树的木料制作土地神的牌位。宰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夏、商、周三代用的木料罗列了一下,并作了说明,言下之意,您自己决定吧!

  后来,宰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在孔子看来,宰我对周朝采用栗树的解释很不好。原因是孔子认为这样的解释不符合周朝礼乐制度,以德治国的思想,但是客观事实又的确如此。所以,孔子就告诉宰我,已经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不要再追究,再去非议前人了。

  这则故事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成语“既往不咎”的出处。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历史上的小故事。

  东汉时期的名士郭泰在大街上溜达,他看到一个人肩上扛着瓦罐正在往前走,一不小心,瓦罐掉了下来,摔了个粉碎。但是这个人连看都不看,直接离开了。郭泰对他的举动非常好奇,便追上去问他。这个人说:“瓦罐掉在地上,已经碎了,再看它又有什么用呢?”这个人后来成就了一番事业,他就是东汉名士孟敏。

  如果说孔子告诫宰我不要再追究过去的事情,体现了他一贯提倡的“恕”。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则是要学会“放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让自己追悔莫及、懊恼不已的事情,往往纠结其中,无法释怀。可是,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已成定局。世上没有后悔药,时光也不可能倒流让我们重新来过。与其和过去的错误纠缠不休,不如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然后彻底放下,一切朝前看,继续走下去。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可以说是我们解决过去的错误的正确途径,牢记这句话,它会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3.22

  子曰:“管仲①之器②小哉!”

  或曰:“管仲俭③乎?”

  曰:“管氏有三归④,官事不摄⑤,焉得俭?”

  “然则⑥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⑦塞门⑧,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⑨,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字词释义】

  ①管仲:姓管,名夷吾,字仲,谥号是“敬”,所以还被称为敬仲,史称管子。管仲是齐国人,周穆王的后代。他还是春秋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法家思想的先驱。他在齐国担任宰相期间,辅助齐桓公,力压群雄,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因此,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②器:人的器量,心胸。

  ③俭:节俭,节省。

  ④三归:对此处的解释众多,古今的学者对此的说法不一。《群经平议》认为此处是指三处宅院。包咸的《论语章句》和皇侃的《论语义疏》中都认为,是管仲仿效国主,娶了三个国家的女子。也有观点认为是三个存放钱币的库房。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管仲的府邸,一座非常气派、十分讲究,名字叫做“三归堂”的建筑。依据史料,杨伯峻通过论证,认为“三归”应当指的是市租,即货物的税款。本书采用杨伯峻的观点。

  ⑤摄:此处也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统筹管理,一是兼任。

  ⑥然则:那么。

  ⑦树:树立。

  ⑧塞门:相当于后世的屏风或是照壁,就是进入大门口,修筑的一面区分内外的矮墙。按照《礼记·郊特牲》中的记载:“礼,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也就是说,在当时,只有周天子和各诸侯国的国君的宅院中,才能建塞门。卿大夫只能用布帘。管仲的官职是上卿,是没有资格使用的。

  ⑨坫:音diàn,是一种用土堆成的土台子。反坫,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国君招待另一国国君时,大堂里的两根柱子之间,用土堆一个台子。君主们饮酒后,会把用过的酒具放在这个土台子上,这就叫反坫。

  【点睛译文】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器量真是太小了!”

  有人问:“管仲的生活很节俭吗?”

  孔子说:“大量货物的税款都归他所有,集中管事的人也很多,而且是专人专职,从不相互兼职。这样的生活,哪里称得上节俭呢?”

  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晓礼仪吗?”

  孔子回答道:“国君住处的大门口才能设立照壁。可是,管仲在自家的大门口也设立了一面照壁。国君招待别国国君时,会在堂上设置安放空酒杯的土台子。管仲的家中也有同样的摆设。如果说管仲知晓礼仪,那么还有谁不知晓礼仪呢?”

  3.23

  子语①鲁大师②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③如④也;从⑤之,纯⑥如也,皦⑦如也,绎⑧如也,以成⑨。”

  【字词释义】

  ①语:告诉,音yù。这里作动词用。

  ②大师:是主管乐的官员。大,即太,音tài。

  ③翕:音xī,是聚合的意思,这里作协调讲。

  ④如:在这里是作形容词的词尾,没有意义。

  ⑤从:音zòng,它是“纵”的古字,这里的意思是展开、放纵。

  ⑥纯:此处是形容声音的纯正和美好。

  ⑦皦:音jiǎo,清晰的意思。这里指音乐的音节,清晰分明。

  ⑧绎:音乐流畅,连续不断。

  ⑨以成:“就此完成”的意思。

  【点睛译文】

  孔子把有关音乐演奏的道理告诉了鲁国的乐官。

  孔子说:“奏乐的流程是可以知晓的:首先,是各种乐器的合奏,声音紧凑和谐;然后,继续展开演奏下去,乐声悠扬悦耳,纯正美好,音节分明,流畅不断,最后,这样便完成一首乐章。”

  3.24

  仪①封人②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③不得见也。”从者④见之。

  出曰:“二三子⑤何患于丧⑥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⑦。”

  【字词释义】

  ①仪:当时的卫国的一个地名,在今天的河南省兰考县境内。

  ②封人:官名。是镇守在边境,管理疆界的官员。

  ③未尝:从来没有。

  ④从者:从,即跟随,随行。从者,即随从。原文中指跟随孔子出行的弟子。

  ⑤二三子:几个人,诸位。

  ⑥丧:音sàng,失去。此处指丢掉了官职。

  ⑦木铎:铎,铜铃。木铎,就是铜质木舌的铃铛。古时候,官员要宣布政令的时候,就会摇动这种铃铛,召集众人。

  【点睛译文】

  仪城管理边防的官员求见孔子。他说:“只要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到了仪城这个地方,我从来没有不会见他的。”

  跟随孔子出行的弟子带他去见了孔子。

  见完面,这位官员从屋里退出来。他对孔子的学生们说:“诸位,你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没有官做而担心。当今天下混乱不堪,已经失去规范很久了。你们的老师就是警世的木铎,是上天派来,传播光明的喉舌啊!”

  3.25

  子谓《韶》①:“尽美②矣,又尽善③也。”

  谓《武》④:“尽美矣,未尽善也。”

  【字词释义】

  ①《韶》:传说是上古时期,颂扬虞舜的乐曲名。

  ②美:乐曲的音调和舞蹈形式优美。

  ③善:音乐和舞蹈的思想内容好。

  ④《武》:据说是歌颂周武王的乐曲和舞蹈。

  【点睛译文】

  孔子在提到《韶》这一乐舞时,说:“《韶》的曲调和舞蹈的形式优美极了,思想内容也很好。”

  他在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武》的艺术形式虽然很美,但它的思想内容不十分好。”

  3.26

  子曰:“居上①不宽②,为礼③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字词释义】

  ①居上:“上”,指的是上位者,统治者。“居上”指的是处于上位的人,处于统治地位的人。

  ②宽:宽容,宽厚,宽宏大量。

  ③为礼:是行礼的意思。

  【点睛译文】

  孔子说:“处在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地对待自己的下属,行礼时不恭敬,不严肃,参加丧礼也不悲哀,这样的行为让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您已读完了所有章节,向您推荐
我的极品人生
作者:

...

死忌:电梯诡事
作者:QD

  电梯里的禁忌: 1:电梯打开门,而你看到电梯里的人都低...

妇科男医师
作者:

...

最强保镖混都市
作者:忘 记

"风流而不下流的游走在花花世界中,群芳环绕,纵意花...

贴身妖孽保安
作者:暗夜行走

"他是极品无敌大纨绔!老爸富可敌国,祖父背景神秘,...

诡异人生
作者:

...

书籍详情 评论 收藏 充值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