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才高八斗

作者:新课标研究组 发布时间:2019-09-10 09:22:17 字数:9425
  C

  才高八斗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比喻人极有才能。又作“八斗之才”。

  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大都描写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我国山水诗的先河。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句更是流传千古。

  谢灵运的文学才能深得宋文帝的赏识,被宋文帝召到京中委以重任。这使得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人共分一斗。”

  从容不迫

  出自《庄子·秋水》。形容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战国时期,有一次庄子和他的朋友惠子一起到濠水游玩。

  庄子看到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十分自在,于是指着鱼儿对惠子说:“你看,水里的这条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啊,这就是鱼的快乐!”

  惠子反驳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它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能确定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自然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但你也不是鱼,你肯定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等等,让我们从头说起。你刚才问我怎么了解鱼是快乐的,这就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了解鱼的快乐,所以你才会这样问。现在让我告诉你,我是从自身的感受中体会出来的。我与你在濠水看鱼悠然自在地游来游去,这鱼从容不迫地观望着我俩,当然也和我们一样快乐。”

  从善如流

  出自《左传·成公八年》。形容乐意倾听正确的意见和接受别人的好主意。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地盘,经常发生战争。一些小的国家实力不济,为求自保,只能依附实力强大的国家。郑悼公执掌郑国时,郑国就依附于它的近邻晋国。

  楚国凭借强大的实力,经常出兵攻打其他国家。在吞并一些国家后,楚国向郑国发动了进攻。晋国作为郑国的盟友,当然不能见死不救。于是派奕书为元帅,率领大军,赶往郑国救援。当晋楚两国军队相遇时,楚军畏惧晋军,连仗都没打就退回去了。晋军不想无功而返,就打算乘机攻打楚国的蔡地。

  晋将赵同和赵括向栾书建议挥军南下,攻占蔡地,中军佐知庄子、上军佐范文子和中军将韩献子三人却不同意这样做。他们认为晋军赶来援救郑国,是正义之师。现在既然已经赶走了侵略者,如果再挑起战争,那么就要背负不义的罪名了。况且派大军攻打楚国的小地方,赢了也不光彩,如果失败,那就会让天下人耻笑。

  栾书本想攻打蔡地,听到他们的话,就取消了计划,撤军回国。当时大部分将领都主张攻蔡,于是有人问栾书:“为什么不顾大部分人的意见,只听知庄子三人的意见而撤兵呢?”

  栾书回答说:“正确的意见,就是真正代表多数人的意见。我听他们三人的意见是因为他们代表了正确的意见!”于是下令退兵。

  栾书很善于听取部下的意见,因此打了很多胜仗。有人称赞他说:“听从好的意见就像流水那样顺其自然,这样做是多么恰当啊!”

  长风破浪

  出自《宋书·宗悫传》。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宗悫是南北朝时代的人。他十四岁时,曾奋勇迎战抢劫的强盗,并将强盗打得狼狈而逃。长大后,他应召入伍从军,因作战英勇获得多次奖励。林邑叛乱时,当了军副的宗悫也随军出征了。林邑国盛产大象,并用大象作为武器攻击宗悫的部队。很多人被那些庞然大物吓坏了,军队面临溃败的境地。危急时刻,宗悫挺身而出,命人做一些假狮子对付林邑国的象群,结果吓跑了大象,林邑也被顺利攻下了。

  当宗悫还没得志时,他的同乡庾业请人吃饭,酒菜摆得满满一桌,宗悫来了,只给他吃有稗子的杂粮。庾业对客人说:“宗悫是个粗人,吃粗茶淡饭早就习惯了。”宗悫毫无怨言,照样吃得饱饱的。宗悫成为豫州太守后,不计前嫌,请庾业做了长史。

  宗悫的叔父曾在宗悫小时候问过他的志向,宗悫回答说:“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一生果然如其所说“长风破浪”,面对困难的挑战毫无退缩,一心奋勇向前。

  长驱直入

  出自曹操的《劳徐晃令》。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进军,直达目的地。

  公元219年,关羽领兵攻下了重镇襄阳。曹仁逃到樊城据守,以抵挡关羽大军。援助曹仁的军队很快也相继赶到。当时正值多雨季节,连日天降大雨导致汉水泛滥。关羽利用这个机会,引汉水淹曹军,彻底消灭了曹操援军,樊城危在旦夕。

  紧急时刻,曹操派徐晃去救樊城。徐晃率大军赶到后,并没有立即攻打关羽的军队,而是在离樊城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安营扎寨。之后,徐晃派兵到偃城挖掘陷阱。当时偃城守兵不足,误以为徐晃要攻打偃城,全都弃城而走。徐晃便轻松占领了偃城。

  这时,曹操组织的十二路兵马已经赶到。于是徐晃和这些兵马会合起来,打算和曹仁内外夹击关羽。关羽的军队驻扎在围头和四冢两处。徐晃声东击西,假装要攻打围头,却率军攻打四冢。关羽果然中计,四冢被徐晃占领。徐晃又打败了赶到四冢救援的关羽大军,接着又打败了关羽包围樊城的人马。

  曹操得知徐晃大胜,亲自写信慰劳他。信上写道:“我打了二十多年仗,知道很多古代善于用兵的人,但没人能像你那样长距离、不停顿地策马向前冲,进入敌人的包围圈痛击敌人。”

  出人头地

  出自北宋欧阳修《与梅尧臣书》。形容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等。

  科举制度自从隋唐时期建立以来,逐渐成为后世选拔人才的重要方法。北宋嘉佑二年,朝廷组织科举考试,全国各地的学子们得知消息后,为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千里迢迢赶往京城。这其中也包括来自四川的年轻学子苏轼。

  此次担任科举考试主考官的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考试结束后,由主考官和其他考官对考生的答卷进行审阅。在阅卷过程中,欧阳修读到一篇极富文采的文章,便被其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他心目中,第一名非这篇文章莫属。拿给其他考官看,大家也都一致认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欧阳修觉得这篇文章的风格和他的学生曾巩的文章很相似,虽然他十分喜欢这篇文章,但是他担任此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为了避免被人误认为有偏袒学生的嫌疑,就只得将这份答卷定为第二名。

  根据当时的礼节,考中的考生都要到主考官家里去拜谢主考官,并结成师生之谊,以利于仕途的发展。一天,榜上有名的考生都去拜谢欧阳修,当介绍考中第二名的考生时,欧阳修发现自己搞错了,被自己定为第二名的根本不是自己的学生曾巩,而是当时还籍籍无名的苏轼。

  欧阳修很欣赏苏轼,他在写给梅尧臣的信中说:“苏轼的文章写得太好了。我应当给苏轼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

  出尔反尔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本来指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现在比喻说话不算数,反复无常。

  战国时期,邹国因边界问题而与鲁国发生冲突,结果打了败仗,死了很多人。

  有一天,邹穆公问孟子说:“在和鲁国的战争中,我国有三十三名官员为国捐躯,而老百姓却都退缩不前,没有一个人为他们去拼命。杀了他们吧,实在太多,杀不过来;饶了他们吧,却又难消我心头之恨。你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邹国的老百姓这些年来吃苦挨饿,受了太多的罪。很多年老体弱的人都饿死了,年轻人为了活命,只能四处逃荒。可是,您的谷仓里,粮食装得满满的,库房里财物充足,当官的人并不向您报告灾情,在他们眼里,百姓是死是活都无关紧要。您还记得曾子说过的话吗?警惕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这次老百姓终于得到机会,可以报复他们的长官了!所以,您不必惩罚他们,如果您实行仁政,百姓就会爱护长官的,并愿意为长官付出生命。”

  出言不逊

  出自《三国志·魏书·张·传》。形容说话非常傲慢,缺乏礼貌。逊:谦让。

  三国时期,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决战。曹操想尽早结束战斗,于是便派兵袭击袁绍的粮仓乌巢。袁绍手下的大将张郃事先看出了曹操的动向,便劝袁绍提防曹操偷袭乌巢。袁绍手下的谋士郭图认为乌巢不会有事,应该集中兵力攻打曹操的大营。尽管张郃再三反对这么做,但自大的袁绍还是听从了郭图的意见。后来,曹操果然派兵攻入乌巢,彻底烧光了袁绍的粮草,造成袁绍的军队士气低落。

  郭图害怕承担责任,于是就转移袁绍的注意力,把责任往张郃身上推:“您打了败仗,张郃却整天幸灾乐祸,说话也非常傲慢无礼。”

  出类拔萃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才能和品德远远超出同类之上。出、拔:超出。萃:草丛的样子,比喻聚在一起的人或物。

  公孙丑是孟子的学生。一天,公孙丑问孟子:“老师,您已经算是一位圣人了吧?”

  孟子回答说:“连孔子都不敢自称为圣人,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公孙丑又问道:“古代的伯夷、伊尹和孔子差不多吧?”

  孟子回答说:“自古以来,没有人能比得上孔子。”

  公孙丑接着问道:“那我刚才说的这些人和孔子相比,区别在哪里呢?”

  孟子回答说:“凡是同类的都可以比较,如麒麟和走兽比,凤凰和飞鸟比,泰山和小土堆比,河海和小水洼比,而前者都远远超过了后者。圣人和老百姓也是同类,但圣人却远远地超越其他人了。所以说自古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

  车水马龙

  出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形容车马往来不息的繁华景象。

  汉明帝的皇后马氏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她贤惠持家,当了皇后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她从不干预朝政,经常为明帝提供一些好的意见,深得明帝的喜欢。

  明帝逝世之后,章帝即位。章帝很孝顺,他将马氏封为皇太后,还准备对马氏的兄弟们授爵。马氏极力反对,担心乱封外戚会导致国家分裂,并向明帝指陈利害,制止了明帝。后来,国中出现自然灾害,一些人就把原因归咎于不封外戚,提出只有加封马氏的舅舅才能制止天灾。

  马氏坚决不答应,为劝告章帝,亲自写了一封信:“前几天我从舅舅家经过,看见到他家去的车子像流水一样,马匹排起了长龙。他的仆人衣着光鲜,远远强过我的仆人。当时我非常气愤,很想责骂他们。在他们眼中,国家的利益根本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自己享乐。这样的人根本不能担任朝廷的官员啊!”

  车载斗量

  出自《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常用来形容物件非常多。

  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赵咨学问渊博,谈吐不凡,深得孙权的赏识。

  一次,孙权派赵咨前往魏国探听魏国的虚实。赵咨来到魏国都城建业后,入朝参拜魏文帝曹丕。曹丕想看看赵咨到底有什么能耐,就问了几个问题故意刁难他。赵咨回答问题时从容不迫,而且回答得思路清晰、有理有据。曹丕觉得赵咨很有才华,对他改变了态度。

  曹丕为缓解刚才的紧张气氛,轻松地问道:“吴国有几个像您这样的人才啊?”

  赵咨回答说:“我们吴国有八九十个拥有大智慧的人,至于像我这样的人,那是用车装、用斗量,数都数不清呀!”

  曹丕和魏国群臣都被赵咨的巧妙言辞所折服,没有人敢再藐视他了。

  叱咤风云

  出自《为徐敬业讨武氏檄》。形容威力极大。

  公元684年,唐高宗刚刚去世不久,武则天就废掉了自己的儿子李显,另立温顺的儿子李旦为帝,同时大开杀戒,打算自己登基称帝。

  九月,开国元勋徐绩的孙子徐敬业不满武则天专政,在扬州起兵反叛。

  当时诗人骆宾王的名声非常响亮,但因为他性格耿直,带着一种诗人的浪漫气质,所以在官场之中总是受到排挤。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为了扩大影响,就把骆宾王拉拢到他的阵营之中。

  骆宾王在著名的讨武檄文中写道:“……(徐敬业的讨武大军)悲愤之情使山岳崩摧,怒喝之声让风云变色。这样的队伍讨伐敌人,没有不取胜的。”

  沉鱼落雁

  出自《庄子·齐物论》。形容美貌的女子,使鱼下沉、雁落下来,无人敢与之比美。

  春秋时,吴越两国交战,越王勾践被吴王阖闾打败,勾践和宰相范蠡被押到吴国作人质。越王勾践为报灭国之仇,极力讨好吴王,甚至亲口尝吴王的粪便。吴王看到勾践对自己很忠心,就将他们放回国。勾践回国后,听从范蠡的计谋,一方面发展本国生产,另一方面寻找美女送给吴王。美女西施经常在溪边浣纱,她的美丽使溪中的鱼觉得羞惭,不敢浮上水面,都沉到水底去。后来西施被送给吴王,吴王果然沉迷于西施的美貌,终日玩乐不止。勾践后来能够消灭吴国,多亏了西施的功劳。

  汉元帝骄奢淫逸,遍寻天下美女入宫。当时十七岁的美女王昭君被选入宫待诏。由于后宫佳丽太多,汉元帝只能凭画像召见。王昭君自视美貌非凡,没有对画师毛延寿进行贿赂,毛延寿故意在昭君脸上点上了一颗黑痣,丑化了昭君的形象,使她得不到元帝宠幸。后来匈奴呼韩邪单于到汉朝称臣,主动提出与汉朝和亲。王昭君为了民族和睦,决心出塞和亲。在给王昭君饯行时,元帝发现昭君的美貌,深感后悔,想留下昭君,但为了取信于匈奴,又只能忍痛割爱,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干。在为昭君送行的时候,一群大雁正好从空中飞过,见到昭君的美貌,都躲到森林里去了。

  乘人之危

  出自《后汉书·盖勋传》。趁着别人有危难之时,对他进行要挟或打击。

  东汉时,凉州刺史梁鹄管辖下的武威太守欺压百姓,胡作非为,引起百姓的极度不满。梁鹄的手下苏正和是个正直的官员,他秉公执法,严厉查处武威太守的罪行。粱鹄为此惴惴不安,他害怕这样做会得罪权贵,自己也会受到牵连。于是,他请好友盖勋为他出个主意。

  盖勋是梁鹄管辖下的长史,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为人正直。他与苏正和关系不睦,很多人劝他乘此机会让梁鹄杀了苏正和。盖勋觉得这样做极其卑鄙,于是说到:“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害死良臣,这是不忠的做法;趁别人危急之时对他进行打击,这是不仁的行为。”盖勋非但没有劝梁鹄杀掉苏正和,反而还为他说了很多好话。

  草木皆兵

  出自《晋书·符坚·载记》。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东晋时,秦王苻坚控制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公元383年,苻坚想消灭江南弱小的晋朝,便发兵九十万攻打晋朝。得知苻坚领兵来犯,晋朝派大将谢石、谢玄统领八万兵马前去抵抗。苻坚认为,晋军只有区区八万兵力,根本不能与自己的九十万大军抗衡,他打算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淝水岸边的寿阳城很快被前秦军队攻下,可没过多久,晋军就用计谋攻占了洛涧,大败前秦军队,又乘胜向寿阳进军,驻扎在寿阳城对岸的八公山下。苻坚听说晋军攻下洛涧后又来攻打寿阳,非常吃惊,马上登上寿阳城,察看淝水对岸晋军的动静。

  当时是冬季,又赶上阴天,站在寿阳城头向对面望去,晋军旌旗飘摇,战船密布,兵将整齐列阵。八公山上的草木随风舞动,仿佛有无数个士兵正在操练。苻坚吓得面如死灰,对旁边的人说:“那是多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啊!”

  出师不利的苻坚之后又上了晋军的当,结果被打得溃不成军,大败而归,苻坚也被箭射伤。

  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淝水之战。

  草船借箭

  出自《三国演义》。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物力或财力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东吴大都督周瑜才能突出,智勇双全,可是他心胸狭窄,见不得比自己强的人。

  在孙刘两家联合对付曹操时,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故意给他出难题,要他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之内完成任务,并立下军令状,如果完不成甘愿接受惩罚。

  周瑜让工匠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又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动静。鲁肃去见诸葛亮,诸葛亮摆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还得用布幔将船遮起来,并将一千多个草把子放在船的两侧。鲁肃答应了诸葛亮的要求。两天过去了,诸葛亮一点动静也没有。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上船和他一起去取箭。鲁肃上船后,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大江对岸开去。那天大雾弥江,数米之外什么都看不清楚。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吩咐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趁雾天前来偷袭,急忙调来六千名弓箭手向江中放箭。太阳出来时,诸葛亮下令返回,此时船上的草把子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顺利完成了周瑜布置的任务。

  草菅人命

  出自《汉书·贾谊传》。把人的生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而任意摧残杀戮。形容统治阶级的凶残狠毒,轻视人命。菅:一种野草。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

  贾谊少有才名,二十多岁就被朝廷召为博士,后来又成为梁王刘揖的太傅。他说:“辅导皇子,读书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他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赵高整天教胡亥如何使用严刑酷法,等胡亥当皇帝后,就只知道胡乱杀人。他把杀人看得像割茅草一样。胡亥之所以会成为昏君,不是他天生如此,而是因为教导他的人没有让他走上正道。”

  梁王后来不幸骑马摔死,贾谊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所以整天愁眉苦脸。一年后,贾谊忧愤而死,年仅三十三岁。

  宠辱不惊

  出自《新唐书·卢承庆传》。常用以比喻胸怀坦荡,不受荣辱的影响,不患得患失。

  唐朝设有考工员外郎的官职,隶属于隶部,主要负责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并进行评分,作为官员政绩好坏的一项标准。

  卢承庆担任考工员外郎时,奉命考核一位运粮沉船的官员。运粮沉船犯有过失之罪,卢承庆考虑到事态的严重,只给评了个中下,并把考核结果直言不讳地告诉给那位官员。出乎卢承庆意料的是,那位官员非常平静,没有任何不高兴的表情,并且不停地点头表示对考核结果十分满意。那位官员的平静让卢承庆重新做了一番思考:沉船事故的责任不能完全归咎于他,况且他在沉船事故发生后进行全力抢救,所以他并没有犯太大的错误。卢承庆于是将考核结果改为中中。听到卢承庆把结果改得好一些,那位官员依旧很平静,情绪没有任何变化。卢承庆认为他是一个心胸开阔、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称赞他说:“在荣誉和屈辱面前都面不改色,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于是又把他的考核结果改为中上。

  城下之盟

  出自《左传·桓公十二年》。比喻在武力逼迫下和敌人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绞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与强大的楚国相邻。有一次,楚国侵略绞国,集中兵力攻打绞国国都的南门。绞国人坚守不出,令楚军一时没有办法攻下城池。楚国大臣屈瑕向楚武王献策说:“小小的绞国非常轻狂,最好的办法是用谋略对付它。我们派人扮成砍柴的樵夫,诱敌出城,之后趁势杀出,必然能够获胜。”楚武王同意了他的计策。

  于是,楚国派人扮成樵夫到山上砍柴,引诱绞国人出城追击。绞国人发现楚国人在山上砍柴,又没有军队在附近保护,就大胆出兵,逮捕了三十个楚国人,回城后非常高兴。第二天,楚国故伎重演,绞国官兵一点防备之心也没有,都从城里冲出来追砍柴的楚国人。绞国人既已中计,埋伏在山上的楚兵便一齐冲下来,把绞国打得狼狈不堪。楚国获胜后,逼迫绞国在绞国城下签订了屈辱的盟约。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出自《吕氏春秋·必已》。比喻跟自己有关系的事物如果有损失的话,就会联系到自己,也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从前的某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生活在里面。不知什么原因,城门突然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道:“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逃吧!”

  其它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池塘离城门很远,城门失火,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人们拿着工具到池塘来取水救火。不一会儿,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被取干了,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他鱼都没有逃走。

  楚才晋用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比喻人才外流。

  春秋时代楚国大夫伍举与蔡国大夫声子交情极好。声子十分佩服伍举的才能。后来伍举的岳父王子牟犯罪逃跑,有人造谣说是伍举通风报信。伍举害怕被诛连,逃奔郑国。这时声子因公被派往晋国,途径郑国,在郊外遇到了伍举。听了伍举的申诉,声子为伍举感到不平。他让伍举先到晋国暂时住一段时间。

  办完公事,声子立刻去见楚国宰相子木。子木问他:“晋国大夫与楚国大夫哪一方更贤德?”

  声子回答说:“晋国大夫比不上楚国大夫!”接着又说,“虽然楚国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但却被晋国所用。过去楚国几次被晋国打败,就是因为有这些人替晋国出谋划策。现在伍举受人陷害逃到晋国,如果不把他接回来,那么他就必定会被晋国所用了。”子木接受了声子的建议,很快便把伍举从晋国招回来了。

  察言观色

  出自《论语·颜渊》。观看他人的言语表情,作为下一步行动的依据。亦称“察颜观色”。

  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读书人怎样做才能称为通达呢?”

  孔子反问道:“你所说的通达指的是什么意思?”

  子张回答说:“不论做官还是赋闲在家都要有名望。”

  孔子笑了笑,说道:“你所说的是有名声,不是通达。什么才叫通达呢?品性正直,遇事讲道理,要善于分析别人的话,能够观察别人的脸色,经常考虑怎样谦恭待人。这样的人,无论是当官还是赋闲在家都会事事通达。说到名声,有的人表面喜爱仁德,但在做事过程中并非如此,可是他仍然坚信自己是有仁德的人。这样的人,做官的时候把骗取名声当成乐事,赋闲时也会思索考如何骗取名声。”

  惩一儆百

  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尹翁归传》。惩罚一个人,借以警戒多人,以减少犯错。惩:惩罚;警:警戒。

  西汉时期,河东太守田延年巡视平阳时,发现尹翁归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就把他调到自己手下当差。后来,田延年因尹翁归执法如山,对他更加器重,便奏请皇帝,任命他为东海太守。

  尹翁归到任之后,发现东海郡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管理混乱。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广泛地建立簿籍档案,搜集各方面的资料。他经常趁闲暇时翻阅这些资料,很快就掌握了东海郡的情况,

  东海郡的另一个问题是强盗横行。有一个叫许仲孙的人,仗着自己有后台,经常无故欺压百姓,随意杀人。当地的百姓把他视为洪水猛兽,无不对他恨之入骨。但因为他后台很硬,百姓和官府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尹翁归到各县巡察时,告状信如小山一般堆积到他的面前,其中有很多都是控诉许仲孙的。尹翁归派人展开全面调查,查清了许仲孙的犯罪事实后,决定采取惩罚一个以警戒众人的办法,首先将许仲孙这个罪大恶极之人逮捕归案,然后把他的种种罪行公之于众,再把他斩首示众。尹翁归的这种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此以后,郡内其他的坏人畏惧尹翁归,没有人敢再明目张胆的胡作非为了,东海郡也日趋安定了。

  惩前毖后

  出自《诗经·周讼·小毖》。指吸取过去的教训,以后不致重犯错误。惩:警戒;毖:谨慎,小心。

  周成王登基时年纪还很小,朝政便由他的叔父周公代为掌管。

  成王的堂叔管叔和蔡叔为夺取王位,暗中勾结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四处散布流言诬陷周公。周公为避嫌,主动向成王提出离开京城,到外地休养一段时间。周成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周公离开京城以后,管叔和蔡叔开始肆无忌惮地进行叛乱活动。成王眼看江山不保,便开始思念周公来,于是派人到周公那里询问情况。那人复命说周公只是为了避嫌才离开京城的,他的身体很好,根本没有生病。成王这才明白了周公的用意,赶紧派人去请周公回朝,请他重新掌政。周公回京后,很快就将叛乱平息了。事后成王感慨良多,他说:“我一定要惩戒过去的错误,杜绝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

  唇亡齿寒

  出自《左传·哀公八年》。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一方受到打击,另一方必然不得安宁。

  虞国位于晋国与虢国之间,晋侯打算攻打虢国,就送给虞国国君很多礼物,打算借虞国的道路攻打虢国。虞国国君看到晋国送来的很多礼物,十分喜欢,打算答应晋侯的请求。

  大夫宫之奇极力反对,对虞国国君说:“虢国与虞国互为唇齿,如果虢国灭亡,虞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不能放晋国从我国经过!”

  虞国国王不听宫之奇的话,答应了晋国的请求。宫之奇带着他的族人离开了。晋国灭掉后虢国,果然趁便把虞国也给灭了。

  残羹冷炙

  出自唐朝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指吃剩的饭菜,多借指别人的施舍。

  唐玄天宝六年,朝廷举行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杜甫当时正在长安,听到消息后很高兴。他参加了考试,并对自己的才华很有信心。可没想到的是,考试结束后,主考官李林甫宣布无一人入选。

  这样的结果让杜甫苦闷不已。多年寒窗苦读换来的只是一场空,更重要的是,他的生计也将难以维持。无奈之下,他只能以“宾客”的身份为那些达官贵人服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九年时间。

  在一首诗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早出晚归,风尘仆仆。得到的每一碗剩菜和剩饭(残羹与冷炙),都饱含着悲凉和辛酸。”

  
您已读完了所有章节,向您推荐
我的极品人生
作者:

...

死忌:电梯诡事
作者:QD

  电梯里的禁忌: 1:电梯打开门,而你看到电梯里的人都低...

妇科男医师
作者:

...

最强保镖混都市
作者:忘 记

"风流而不下流的游走在花花世界中,群芳环绕,纵意花...

贴身妖孽保安
作者:暗夜行走

"他是极品无敌大纨绔!老爸富可敌国,祖父背景神秘,...

诡异人生
作者:

...

书籍详情 评论 收藏 充值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