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宽容与感恩

作者:贝内特 等 发布时间:2019-09-10 13:56:47 字数:12744
  宽容与感恩

  宽容是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

  ——普列姆昌德

  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当时曼德拉年事已高,但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地虐待。

  罗本岛上布满岩石,到处是海豹、蛇和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的一个“锌皮房”,白天打石头,将采石场的大石块碎成石料。他有时要下到冰冷的海水里捞海带,有时干采石灰的活儿——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在一个很大的石灰石场里,用尖镐和铁锹挖石灰石。因为曼德拉是要犯,看管他的看守就有3个人。他们对他并不友好,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后,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他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他深感荣幸,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在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3名狱警也能到场。随即他邀请他们起立,并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的博大胸襟和宽容精神,令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狱中生活使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因此才活了下来。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也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

  感恩与宽容常常源自痛苦与磨难,这一切必须通过极强的毅力来训练。与此同时,个人的心智与胸怀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心的体验与爱的升华。

  迎接新生命

  过于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多数人的结局是不幸的。

  ——培根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

  突然,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对神父说:“神父,快!赶快上来!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没的!”

  神父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我深信上帝会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我有上帝与我同在!”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

  这时,又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洪水淹死的!”

  神父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我相信我的上帝一定会来救我。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教堂整个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着教堂顶端的十字架。

  一架直升机缓缓飞过来,丢下绳梯之后,飞行员大叫:“神父,快!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不想看到洪水把你淹死!”

  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上帝会来救我的!你赶快去救别人,上帝会与我同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后,见到上帝,便很生气地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地侍奉您,为什么您不肯救我?”

  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去找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又派了一艘快艇去,你还是不上船;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机去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是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生命中太多的障碍及低潮,皆是由于过度的固执与愚昧所造成。在别人伸出援手之际,别忘了,唯有我们自己也愿意伸出手来,人家才能够帮得上忙!放弃无谓的执著,伸出接受援助的手,是避免陷入困境的智慧选择!

  两次募捐

  生命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裴多菲

  数年前,马克先生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过两次募捐,那情景至今使他难以忘怀。

  一天,马克先生在渥太华的街上被两个男孩子拦住去路。他们十来岁,穿得整整齐齐,每人头上戴着做工精巧、色彩鲜艳的纸帽,上面写着“为帮助患小儿麻痹的伙伴募捐”。其中的一个,不由分说就坐在小凳上给马克先生擦起皮鞋来,另一个则彬彬有礼地发问:“先生,您是哪国人?喜欢渥太华吗?”“先生,在你们国家里有没有小孩患小儿麻痹?谁给他们付医疗费?”一连串的问题,使马克先生放弃了戒备心理,他们像朋友一样聊起天来。擦完鞋,马克先生问该付多少钱,他们说:“给多少都行。”“5分也行。”其中一个补充道。

  当马克先生把加元放到他们胸前的布袋里时,他俩争着用稚嫩、优美的童音大声说:“谢谢您,非常感谢!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去你们美丽的国家旅游。”一边说一边把一个红白两色的脚印形纸牌别在马先生的衣服上,并告诉他:“其他孩子们见到这个标志就知道您已经捐过了,不会再给您擦鞋了。”

  随后,马克先生看见许多人胸前都佩着这个小小的脚印。到处都有孩子们冲他说“谢谢”。马克先生觉得孩子们的笑容溶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

  几个月之后,也是在街上,一些十字路口处或车站坐着几位老人。他们满头银发,身穿各种老式军装,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徽章、奖章,每人手捧一大束鲜花,有水仙、石竹、玫瑰及叫不出名字的花。匆匆过往的行人纷纷止步,把钱投进这些老人身旁的白色木箱内,然后向他们微微鞠躬,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朵花。马先生看了一会儿,有人投一两元,有人投几百元,还有人掏出支票填好后投进木箱。那些老军人毫不注意人们捐多少钱,一直不停地向人们低声道谢。同行的朋友告诉他,这是为纪念二次大战中参战的勇士,募捐救济残废军人和烈士遗孀,每年一次;认捐的人可谓踊跃,而且秩序井然,气氛庄严。有些地方,人们还耐心地排着队。马克先生想,这是因为他们都知道:正是这些老人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包括他们信仰自由在内的许许多多。

  有人说,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会获得一种心理满足。可马克先生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感到的只是自己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感谢造物主让我们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紧密相连,使得任何事物都不会孤立无援,大家相互影响,共同进退。因而请以感激的目光注视这个世界,人们都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知心的礼物

  慷慨不是你把我比你更需要的东西给我,而是你把你比我更需要的东西也给了我。

  ——纪伯伦

  保尔·威利尔亚德第一次走进威格顿先生的糖果店的时候他只有4岁,当他听到门铃轻轻地响了以后,满头银发的威格顿先生便悄悄地出现在糖果柜台的后面。

  没有一个孩子曾见过这么多好吃的东西。要从这么多糖果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还真让人伤脑筋。首先得在想象之中品尝每种糖果的味道,然后再考虑下一种糖果的味道应是什么。每当一种糖果被选中之后,就会被装进一个小小的白纸口袋里,也就在这个时候,保尔的心总是“腾”的一跳后悔起来,心想也许另外一种味道会更加好些吧?要么就是余味长些?经吃些?只有等到将要付的钱放在柜台上以后,纸袋才无可挽回地被紧紧拧住,犹豫不决的时刻也才结束。

  自从妈妈领着保尔去了小店一次之后,保尔便渴望有一天能自己去买糖。那时保尔对钱一无所知。他经常看到妈妈给别人一点什么东西,然后别人则递给她一个包或者一个袋子,这样保尔逐渐地了解了交换的概念。有一天,保尔花了好大的气力来到店铺弄响了门铃,并推开了那扇巨大的门。保尔着迷似的一步步向着糖果柜台走去。

  保尔挑选出了一些各色各样的糖果后,威格顿老先生从柜台上弯下身子问他:“你有钱买这么多糖果吗?”保尔回答说:“我有很多很多的钱。”保尔伸出小拳头将手里的钱放在威格顿先生张开的手掌中,里面有五、六个闪闪发亮的,用锡纸细心包好的樱桃核。

  威格顿老先生静静地站在那注视着自己手掌里的樱桃核,然后,好像是想要发现什么似的看了一会保尔。

  “不够吗?”保尔担心地问。

  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我想是有点多了。”他回答说。“我还得给你找钱。”他打开抽屉,取了钱,弯下身子,把两分钱放进保尔伸出的手中。

  这件事保尔很快就忘了。成人后,保尔组织了自己的家庭,和妻子开了一个金鱼店,其中大部分的鱼是直接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引进的。每只鱼差不多都值5美元以上。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一位女孩同她弟弟走了进来。他们约有五、六岁。保尔正忙着洗鱼缸。那两个小孩站在那儿,眼睛睁得又圆又大,紧盯着在清澈的水中游玩的珠宝般漂亮的金鱼。“真棒!”小男孩叫起来,“我能要几条吗?”“行呀。”保尔说,“如果你们有钱买的话。”“哦,我们有好多好多钱。”小女孩信心十足地说。

  她说话的神情带给保尔一种熟悉而奇怪的感觉。

  保尔把他们挑中的鱼捞进一个旅行罐里,放进一个运输用的口袋里,俯身递给了男孩。

  男孩转向姐姐:“姐,付给他钱呀。”姐姐紧握的拳头张开了,把两个镍币和一角钱放进保尔展开的手掌上。

  瞬间,保尔好像完全领悟到当年他与威格顿老先生之间发生的那件事所给他的全部影响。只有这个时候保尔才懂得那么多年前他对老人的挑战,才弄清楚老人是多么出色地接受了这一挑战。

  保尔看着手中的硬币,像是又站在那个小糖果店里,就像威格顿老先生多年前理解的那样他理解这两个孩子的淳朴天真以及保存或者摧毁这种天真的力量。保尔喉咙哽塞了,心里充满了回忆。

  小女孩充满期望地站在保尔面前。“钱不够吗?”她小声地问保尔。

  “不,是太多了些。”保尔总算克服了感情的激动,好容易才说出来,“还得给你找点钱呢。”保尔把两分钱放在她伸开的手里,然后便站在门口望着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他们的宝贝远去。

  保尔回到店里时,妻子问他:“你知道给了他们多少条鱼吗?价值30美元呢!”

  保尔给她讲了威格顿老先生的故事,她的眼睛湿润了,在保尔脸上轻轻地吻了一下。

  保尔敢肯定当他擦完最后一只鱼缸时,他听到威格顿老先生在他身后的笑声了。

  慷慨是出自真正的宽厚和仁慈,当你对别人慷慨的时候,其实也是对你自己慷慨。让我们享受慷慨过程中独特的愉快感。

  如何说分手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珍妮上大学二年级时,与男友约翰相识并很快火热起来。但一年后,珍妮又与另一位男生布鲁斯产生了恋情。这样,珍妮必须在两个男孩子之间做出选择,她选择了布鲁斯。但怎样与约翰分手道别呢?珍妮一时拿不定主意,她找到了心理医生史密斯先生。

  起初,珍妮谈话的焦点是担心约翰不甘这样在爱情的角斗场上被淘汰出局,因而会来报复她甚至还有布鲁斯。但经过深入讨论约翰的性格特点,他排除了这种可能。因为约翰是个性格温和的人,而且他对珍妮从来没有感情狂热的表现。接着,珍妮又提出与约翰渐渐地冷下去,让约翰自己感悟到珍妮对他已没有兴趣。但经过讨论,珍妮意识到,那样做势必会影响她与布鲁斯恋情的发展。说到底,珍妮不愿背着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去约会布鲁斯,她想全心全意地投入后一场恋情。

  珍妮继而提出给约翰写封信,告诉他自己已另有心上人,现在要结束与他的恋爱关系,并希望他尊重这个决定。但经过讨论,珍妮感到这种做法对约翰不够尊重,也对不起他们以前共同拥有的一段美好时光。

  这时史密斯先生问珍妮:“你为什么不当面与约翰说明自己的感情变化,这比咱们前面讨论过的任何一种做法都直接、坦诚。”

  “我也曾考虑过这个做法,但我真有些说不出口。”珍妮回答。

  “有什么说不出口的呢?”史密斯先生再问。

  “那会使约翰心里很难受,毕竟我们曾相爱过,毕竟他现在还爱着我。我这样说会刺伤他的自尊心的。”珍妮说。

  “那你有没有想过,你对约翰拐弯抹角地说‘不’字,同样也会刺伤他的自尊心?”史密斯先生启发珍妮。

  “为什么?”珍妮问。

  “因为一个人要是真正尊重另一个人,他会对他坦诚的,你说是不是?”史密斯先生说。

  珍妮想了想问:“我该怎样说才会最大限度地不刺伤约翰的自尊心?”

  “最大限度地突出一个诚字。”史密斯先生说。为了帮助珍妮更好地把握这个诚字,他们做了不同的角色扮演练习,以深刻体会怎样把握“真诚”。

  珍妮后来打电话告诉史密斯先生,她与约翰摊牌出奇的顺利。约翰不但具有绅士风度地接受了珍妮与他分手的事实,而且还感谢珍妮给了他一段美好时光及对他的尊重。史密斯先生问珍妮怎样看待他们俩这次谈话的结果,她说:“我想是我对他的诚恳态度使他表现得像个绅士。”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是精诚相见,诚挚坦然的态度要比处处防范他人的态度有益得多。对人以诚信,就是对他人最大的尊重,同样也会换取他人的理解和信任。

  孩子的“爱情”

  不同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们的观念与行为常常大相径庭。

  ——吉姆

  约瑟和几个朋友谈起“男女之大防”,对于孩子的精神来说,真是一种扭曲。本来到了青春期,孩子会自然地意识到性的区别,对于异性有些神秘感是正常的。但是,传统的教育却把性当作罪恶,以为这样就能挡住年轻人天性的自然发展。

  就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许多上了高中的女孩子对于青春期和第二性征,还有一种恐惧感。束胸是普遍流行着的,和今天流行着的扩胸,到处是丰乳器的广告,恰恰相反。

  这事看来好像非常遥远,其实不然。约瑟说他的中国太太就告诉过他,她18岁的时候,还对男性有恐惧感。有一次,她坐到了一张木头椅子上,感到那椅面有点温暖的感觉。她想起来这是一个男教师刚刚坐过的。突然,她感到了恐怖,担心就此怀孕,那该是如何的可羞。这事居然发生在大城市里,真是不可思议。

  传统的性别恐惧,他本以为早已成了过去。没想到,就在不久以前,在德国,在一个日本留学生朋友家里做客时,他们家的女孩子一面在室内玩着溜冰鞋,一面闹着要转学。原因是,这个才9岁的女孩子,到一家德国小学里读书,第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女孩子的出现,在班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到一个学期,居然有一个德国男孩子宣称他爱上了她。

  这在德国学校里是常见的事,可在这个日本小女孩身上,她的反应不是像西方小女孩子那样得意,而是十分愤怒。

  而那德国男孩却坦然地找尽一切机会来对她表示亲密。

  有一天,小女孩生病了,请了假没有去上学,德国小男孩居然在班上大哭起来,说是没有这个日本女孩子,他就不能继续上课,他要回家。

  老师既没有批评他,也没有阻挡他。

  到了家,他哭着对母亲说,他要和一个日本女孩子结婚。

  发生了这样可笑的事,在日本,家长就是不引以为羞,也要引起深深的忧虑的。

  约瑟问日本小女孩的父母,那德国孩子的家长如何反应?

  朋友告诉约瑟:“那孩子的母亲说,那很好啊。但是结婚要有礼服、婚纱、戒指,还要有自己的房子、花园,这要花很多很多的钱。可是你现在什么也没有,连玩具都是妈妈给你买的。你要和这位可爱的日本女孩子结婚,从现在起,就得努力学习,将来才有希望得到这一切。”

  那男孩子居然擦干了眼泪,从此就十分用功起来。

  当时他朋友的女儿就在旁边,她一直很紧张地阻止着父母亲讲述这个故事。但是故事太有趣了,父母亲还是快速地讲完了。

  约瑟非常有兴致地问她对这个德国小男孩有什么感觉?

  她把嘴一撇,说:“神经病!”

  约瑟并不觉得非常扫兴,接着问她:“那男孩子的母亲呢,她不是很开明吗?”

  她更加不屑一顾地说:“更是个神经病!”

  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中,会培养出来不同的观念与行为。有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一下我们的观念是否永远是正确的。

  女儿死去的那一天

  人离去,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或父母灵魂的最深处。

  ——高尔基

  玛格丽特的女儿玛莉乔死去的那一天,她睡到早上10点才起床。前一天的晚上为了和爱蜜丽姐姐一起规划未来,她俩熬夜到天快亮的时候才就寝。爱蜜丽就读于多伦多大学,周末假期才能回家。而玛莉乔希望将来从事旅游中介的行业,想选择多伦多的大学研读这一科,她计划届时可以和爱蜜丽住一起。

  女儿死的那一天,他们一起吃过早餐。她和另一个姐姐凯特上街买东西,晚上出事前还一直高兴着她们买对了礼物:“妈妈,”她兴奋地说,“我真等不及了,你一定会喜欢我和凯特为你选的圣诞礼物!”

  女儿死去那一天,他们全家动员大扫除,这是仅有的一次,没有人为了分配工作或是做得好不好而吵嘴。大家一起挂完圣诞树的吊饰,还嘲笑着自己小时候动手做的一些装饰品。约翰和玛莉乔的照片贴在毛绒绒的饰品上,这是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候一起粘的。玛莉乔觉得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好笑,而玛格丽特则想起当年那两个美丽可爱的孩子。

  女儿死去的那一天,她找玛格丽特和凯特一起玩大富翁。

  虽然她急着想用吸尘器清理地毯上的亮片和圣诞树的碎枝叶,不过还是说:“好啊!”因为她想:“一个16岁的女孩要和妈妈一起玩大富翁的机会能有多少呢?”结果他们玩了一个下午,而且觉得很开心。

  女儿死去的那一天,玛格丽特原本想买一只瑞士土鸡给他们当晚餐,因为她和丈夫艾尔晚上得参加一场圣诞节派对。但几个女孩子却说:“为什么不给我们一些钱?我们可以到餐厅吃饭,那一定很好玩!”于是她给他们一些了钱,他们也一同享用了很棒的晚餐。

  女儿死去的那一天,他们顺道载她到朋友家,她准备了一瓶可乐和一袋洋芋片请朋友吃。我们在车上看着她高高兴兴地和我们挥手道别。

  那是他们见到她的最后一眼了,她在那晚10点35分的一场车祸中丧生。有一则祈祷文在家里挂了好几年,上面写着:

  请保吾家,亲爱的父,我们珍惜食物,在它短缺之前;我们发现彼此,在离开之前;并尽可能地分享能够在一起的时光。

  女儿死去的那一天,玛格丽特终于了解这则祈祷文的真义。

  人生是短促的,生命也很是脆弱,当你陪在亲人、朋友的身边时,无论快乐还是悲伤,你是否因为能够相互陪伴而感到这是一种最大的幸福呢?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爱是无限的宽容;从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来的心旷神怡;无意识的善意;完全的自我忘却。

  ——萨尔丹

  女孩很漂亮,非常善解人意,偶尔时不时想出一些坏点子耍耍男孩。

  男孩很聪明,也很懂事,非常幽默,总能在两人相处时找到可以逗女孩发笑的方式。女孩很喜欢男孩这种乐天派的心情。

  他们一直相处不错,女孩对男孩的感觉淡淡的,说男孩像自己的亲人。

  男孩对女孩爱得很深,非常非常在乎她。所以每当吵架的时候,男孩都会说是自己不好,是自己的错。即使有时候女孩不怪他,他也这么说。他不想让女孩生气。

  就这样过了5年,男孩仍一如既往地爱着女孩。

  有一个周末,女孩出门办事,男孩本来打算去找女孩,但是一听说她有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在家里呆了一天,没有联系女孩,他觉得女孩一直在忙,自己不好去打扰她。

  谁知女孩在忙的时候,还想着男孩,可是一天没有接到男孩的消息,她很生气。晚上回家后,便发了一条短信息给男孩,话说得很重,甚至提到了分手。当时是深夜12点。

  男孩心急如焚,打女孩手机,连续打了3次,都被挂断了。打家里电话打不通,猜想是女孩把电话线拔了。男孩抓起衣服就出门了,他要去女孩家。当时是晚上12点25。

  女孩在12点40的时候又接到了男孩的电话,从手机打来的,她又给挂断了。

  一夜无话。男孩没有再给女孩打电话。

  第2天,女孩接到男孩母亲的电话,电话那边声泪俱下——男孩昨晚出了车祸。警方说是车速过快导致刹车不及,撞到了一辆坏在半路的大货车。救护车赶到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

  女孩心痛到了极点,可是再后悔也没有用了。她只能从点滴的回忆中怀念男孩带给她的欢乐和幸福。

  女孩强忍着悲痛来到了事故车停车场,她想看看男孩呆过的最后的地方。车已经撞得完全不成样子,方向盘上,仪表盘上,还沾有男孩的血迹。

  男孩的母亲把男孩当时身上的遗物给了女孩,钱包、手表,还有那部沾满了男孩鲜血的手机。女孩翻开钱包,里面有她的照片,血渍浸透了大半。

  当女孩拿起男孩的手表的时候,赫然发现手表的指针停在12点35分。

  女孩瞬间明白了,男孩在出事后还用最后一丝力气给她打电话,而她自己却因为还在堵气没有接。男孩再也没有力气去拨第二遍电话了,他带着对女孩的无限眷恋和内疚走了。女孩永远不知道男孩想和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女孩也明白,不会再有人再说什么了……

  当我们沉浸在恋爱的甜蜜中,被山盟海誓、蜜语甜言包裹着的时候,我们似乎将那些必要的信任、宽容、忍让和责任统统抛到了脑后。恋爱双方,最需要的就是珍惜,少了它,必将酿成恶果。

  失去敌人

  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爱可以消除一切愁恨和敌人。

  ——雨果

  蓓蒂·安·斯路易9岁的弟弟丹尼尔和7岁的弟弟提姆参加了教会举办的“拓荒俱乐部”,那是一个每周一次的儿童活动。姐姐、爸爸和蓓蒂都是那个活动里的老师。那一年,弟弟们跑来向蓓蒂抱怨。他们说,有个叫约翰的男孩子老是找他们的麻烦。

  约翰11岁,是个领养的小孩。当时在蓓蒂爸爸的班上,他是那种总爱惹是生非的小孩。更糟的是,他根本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出了问题,反而觉得是爸爸在找他的麻烦。他常常找弟弟们的碴,把他们的帽子扔到地上骂他们,再不然就是踢他们一下后赶快溜掉,有时候甚至会用粗野的话骂蓓蒂。大家都觉得他是个问题学生,对他很头痛。

  妈妈得知这个情况后,过了几天,她从镇上买了一袋棉花糖回来。

  “这些糖是要给约翰的。”她告诉丹尼尔和提姆。

  “给谁?你说要给谁?”

  “给约翰的。”妈妈向他们解释。对敌人仁慈,你就有打败敌人的可能。对约翰好?人们实在无法想象。他实在是太调皮捣蛋了。但是,这周那些将要参加“拓荒俱乐部”的男孩子,每个人口袋里都会有两块棉花糖,一个是自己的,另一个是给约翰的。

  蓓蒂正要去上班,刚好不小心听到提姆在说:“来,约翰。这个糖果给你。”在回家的路上,蓓蒂问他,约翰当时有什么反应。

  提姆耸耸肩:“他好像吓了一跳,然后向我说声谢谢,就把糖吃掉了。”

  又隔了一个星期,一天,约翰向提姆冲了过来,提姆抓紧了自己的帽子,准备好要对抗约翰。但是约翰并没碰提姆一根汗毛,只是问提姆:“嘿!提姆,你还有没有糖果?”

  “有啊!”提姆松了一口气,把手伸进自己的口袋,给了他一粒糖。从那之后,约翰每个星期都会来找提姆,向他要一粒糖吃。而提姆每次都记得要带两粒糖,一粒给自己,另一粒给约翰。

  同时,蓓蒂又用另一个方法“战胜了我的敌人”。有一次,蓓蒂和约翰在走廊上擦身而过,蓓蒂看到他脸上流露出很不屑的表情。他正准备要张开嘴说话,但是蓓蒂先说了一声:“嗨!约翰。”然后给他一个夸张的笑容。

  他很惊讶,闭上了嘴巴,而蓓蒂则继续走自己的路。从那时候起,只要蓓蒂一看到他,蓓蒂就会对他微笑,然后说:“嗨!约翰。”不给他任何说粗野的话的机会。后来,他也开始用些简单的问候语来响应蓓蒂。

  他已经有一段时间不找弟弟们的麻烦了,对蓓蒂也不再那么粗暴。蓓蒂爸爸甚至对他刮目相看。约翰现在是个好孩子了,和一年前的他完全不一样。他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转变,蓓蒂想那是因为有人给了他机会的缘故。

  约翰不是唯一发生改变的人。其实,大家也都学到了爱“敌人”的意义,大家的“敌人”也就一起消失了——爱“战胜”了敌人。爱是绝对不会失败的。

  爱的真谛

  爱情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灵看着的。

  ——莎士比亚

  兰顿酒足饭饱之后,看着忙忙碌碌收拾碗具的妻子说:“我说,咱们离婚怎么样,你再嫁个老公,我再娶个老婆。”妻子便说:“好啊,保证没有一个女人会要你。”他便嘿嘿地笑,说:“到时候,你可别哭鼻子。”她佯骂:“你才哭鼻子呢。”

  但现在兰顿真的想离婚了,因为他以前的情人离婚了,情人长得比妻子漂亮,那身材、那打扮还有那含情脉脉的神情,都令他心猿意马。

  当初只是应邀听听她的苦衷,但交往时间一长,以前和情人的种种浪漫的细节便在眼前清晰起来。在酒吧的阴暗角落里,兰顿慌里慌张地吻了她,她轻轻地笑着:“瞧你,还是老样子。”他就被情人的这句话彻底俘虏了。

  他们偷偷地约会,疯狂地享受着,这一切都让他情不自禁,兰顿像**一样迷上了这个女人。

  又一次约会后,她在他怀里说:“我们这样偷偷摸摸不好,你要是真的爱我,那么就和你老婆离婚。”

  兰顿犹豫了,他和妻子虽然过得平淡,但感情尚可,如果要提出离婚,他实在开不了这个口。

  兰顿很矛盾,但情人的温柔让他欲罢不能,在情欲的驱使下,他终于向老婆摊牌了。

  兰顿对老婆说:“我外面有情人了,我们还是离婚吧,我真的对不起你,房产归你,你再找个好男人一起过吧。”

  妻子听了,便笑了,用手拍了一下他的头,说:“见你个鬼,说得像真的一样。”

  兰顿说:“我可不是开玩笑,我是说真的。”

  妻子咯咯地笑:“骗人的把戏你可是越演越像了,别磨牙了,这天快下雨了,把阳台上的衣服收进来。”

  兰顿突然恼火了,大声说:“我没骗你,我真的要和你离婚。”

  妻子看着他的模样,笑得喘不过气来:“你这人怎么回事,开玩笑上瘾了是不?”

  兰顿说:“谁开玩笑,我说的是真的,今晚我不回来了。”说完一甩门走了。

  妻子在楼道上喊:“哎,外面下雨了,出门也带把伞啊!”他不理她,他想只要一夜不归,明天她就明白他说的不是假的。他直奔情人的家中。他对情人说:“我对她摊牌了。”情人点点头,问:“她有没有提什么要求?”他说:“我把房产给她了。”

  情人一惊,说:“你有病是不是,你那房产我估计最少也值四十万哪,怎么能全部给她呢?”

  兰顿说:“我真的对不起她,这样做我的良心上才会平衡一点。”

  情人说:“哪有你这样傻的,我们要是有了四十万,就可以不工作了,好好在家享几年福。”

  情人对兰顿说:“你要是娶我,房产一定要争取过来,否则休想!”

  兰顿突然发现这个女人竟是这样的陌生,他感到失望,他们第一次有了激烈的争吵,他看到情人歇斯底里的另一面,她的刻薄、她的贪婪、她的虚伪全都展现在他的面前。狂怒之下,他一巴掌击在了她那俏丽的脸上。

  随后,他下楼冲到了室外,外面下雨了,他在雨中踯躅,整个身心抽空了一般。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兰顿终于来到了自己的家门前,他是怎样走回来的,自己也有些不明白。

  兰顿打开屋门,妻子从屋里奔出来,看他那副样子说:“你到哪去了?看你,淋得像落汤鸡一样,我说要下雨了,让带伞,你偏不听。”

  妻子拿来一块干毛巾,边擦兰顿的湿头发边说:“下次你开玩笑别这样出格,像电视里演的一样。”

  兰顿一把抱住妻子,眼泪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喷涌而出。

  爱情可以成为生活里的一部分,婚外情只是对抗乏味生活的一次冒险,不需要结果,也成不了生活里的一部分。聪敏的女人,永远是智者。

  爱的遗赠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格雷戈里

  艾尔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娴熟的艺术家和制陶工人了。他有一个妻子和两个儿子。一天晚上,他的长子感到胃部疼得很厉害。但是艾尔和妻子都认为这只是普通的肠道疾病,而没有多加注意。但是男孩得的却是急性阑尾炎,在那天晚上他意外地死了。

  如果不是由于他的粗枝大叶,儿子的死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正是在这样巨大的犯罪感的压抑下,艾尔的情绪急剧地变坏了。不久,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他,留下6岁的小儿子与他相依为命。这使得本来就已经很糟的局面更加恶化了。艾尔受不了这两件事给他带来的打击,就试图从酒精中寻求帮助和解脱。没过多久,他就变成了一个酒鬼。

  随着对酒精的迷恋越来越深,艾尔所拥有的一切开始一点一点地失去——他的家,他的土地,他的艺术作品……最后,艾尔在旧金山一家汽车旅馆里孤独地死去了。

  当邻居米歇尔听到艾尔去世的消息,他对艾尔的蔑视也和世人对那些死后没给子孙留下任何遗产的人一样。“这是一个多么彻底的失败!”他心里这样想,“完全是浪费生命!”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米歇尔开始对自己早年对艾尔的苛刻评断有所反思。因为,他认识了艾尔现在已经成年的小儿子——厄尼。他是他所认识的最仁慈、最精细和最富爱心的人之一。米歇尔观察着厄尼和他的孩子们,看见他们之间洋溢着动人的关爱之情。他知道那种仁慈和爱心一定源自某处。

  米歇尔很少听到厄尼谈论他的父亲,要为一个酒鬼辩护是多么困难啊。一天,他鼓起勇气问厄尼。“有一件事使我感到很迷惑,”他说,“我知道你主要是由父亲抚养长大的。那么他究竟怎样使你成为这么一个非同寻常的人呢?”

  厄尼平静地坐在那儿,仔细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他说:“从我记事起一直到我18岁离开家,爸爸每天晚上都到我的房间里来,亲吻我的面颊,并且说‘我爱你,儿子’。”

  米歇尔的眼睛湿润了,他意识到自己过去觉得艾尔是一个失败者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他虽然没有给儿子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是他用一个父亲的仁慈和爱心,培养出了一个非常善良无私的儿子。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坚硬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的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二、责任义务

  分期付款

  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歌德

  杰米先生是个普通的年轻人,大约二十几岁,有太太和小孩儿,收入并不多。

  他们全家住在一间小公寓,夫妇两人都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他们希望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比较干净的环境,这样既让小孩儿有地方玩,同时也增添了一份产业。

  买房子的确很难,必须有钱支付分期付款的首付才行。有一天,当杰米签发下个月的房租支票时,突然很不耐烦,因为房租跟新房子每月的分期付款差不多。

  杰米跟太太说:“下个礼拜我们就去买一套新房子,你看怎样?”

  “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个?”她问,“开玩笑!我们哪有能力!可能连首付都付不起!”

  但是杰米已经下定决心:“跟我们一样想买一套新房子的夫妇大约有几十万,其中只有一半能如愿以偿,一定是什么事情才使另一半人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买一套房子。虽然我现在远不知道怎么凑钱,可是一定要想办法。”

  下个礼拜他们真的找到了一套两人都喜欢的房子,朴素大方又实用,首付是1200美元。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凑够1千多美元。杰米知道无法从银行借到这笔钱,因为这样会损害他的信用,使他无法获得一项关于销售款项的抵押借款。

  可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为什么不直接找承包商谈谈,向他私人贷款呢?他真的这么做了。承包商起先很冷淡,由于杰米一再坚持,终于同意了。他同意杰米把1200美元的借款按月交还100美元,利息另外计算。

  现在杰米要做的是,每个月凑出100美元。夫妇两人想尽办法,一个月可以省下25美元,还有75美元要另外设法筹措。

  杰米又想到另一个点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板解释这件事,他的老板也很高兴他要买房子了。

  杰米说:“彼恩先生,你看,为了买房子,我每个月要多赚75美元才行。我知道,当你认为我值得加薪时一定会加,可是我现在很想多赚一点钱。公司的某些事情可能在周末做更好,你能不能答应我在周末加班呢?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老板被他的诚恳和雄心感动了,真的找出许多事情让他在周末工作十小时,他们因此欢欢喜喜地搬进新房子了。

  成功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儿,如果人们没有勇气去尝试创造成功的条件,那么无论你怎样精心的打算与计划,都只是存在于梦境之中的童话而已。

  镜子里的你

  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左右自己。

  ——苏格拉底

  爱因斯坦作为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的一些奇闻轶事在哈佛学子中广为流传。比如下面这个故事起先是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授课时讲述的,而如今哈佛人无所不知: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我们的邻居约翰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约翰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爬了上去。下来时,你约翰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约翰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涂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约翰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约翰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于是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约翰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完,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纵使宇宙间充满了美好,不努力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你必须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您已读完了所有章节,向您推荐
我的极品人生
作者:

...

死忌:电梯诡事
作者:QD

  电梯里的禁忌: 1:电梯打开门,而你看到电梯里的人都低...

妇科男医师
作者:

...

最强保镖混都市
作者:忘 记

"风流而不下流的游走在花花世界中,群芳环绕,纵意花...

贴身妖孽保安
作者:暗夜行走

"他是极品无敌大纨绔!老爸富可敌国,祖父背景神秘,...

诡异人生
作者:

...

书籍详情 评论 收藏 充值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