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作者:(春秋)老聃 著 发布时间:2019-09-11 13:38:56 字数:1553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1],斯恶[2]已;皆知善[3]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4]。生而弗有,为而弗恃[5],功成而弗居[6]。夫唯弗居,是以不去[7]。

  【注释】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美,美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王弼注:“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

  [2]恶:丑陋。王弼注:“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

  [3]善:善良。王弼注:“善不善犹是非也。”

  [4]万物作而弗始:让万物自己发展,而不命令它们。辞,命令。

  [5]生而弗有,为而弗恃:生成万物,但不占有他们,帮助他们发展,而不自恃有功。有,占有。恃,自恃有功。

  [6]功成而弗居:成就事业而不将功劳全都归于自己。居,居功。

  [7]不去:磨灭、消逝。

  【译文】

  世人都向往美好的事物,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有丑陋的存在;都认为善良是可贵的品质,是由于明白邪恶会造成伤害。

  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等,是按照自然界的法规相互依存而出现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真正恒定不变的。

  因此,圣贤之人对待世事常常不大加干涉,采取无声胜有声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万物自然而然地发展,不施加影响。取得成就也不会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只有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才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阐述】

  学界对于老子经常说的“道”的属性争论很多,也很激烈,但对于老子在辩证法方面的思想,学者们大都持一致的看法。有人甚至说,老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当然,这是见仁见智的看法。在中国的哲学史上,我们大致都认可老子是第一个深刻、系统地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人。这一点基本上没有人持有异议。

  运动变化是宇宙万物的属性,贯穿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宇宙间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世界上的很多东西,尤其在中国文化的视野中,都是相对而生的。比如说有“美”就有“恶”,有“刚”就有“柔”,有“黑”就有“白”,有“高”就有“下”,等等。王夫之就说,“天下之变万,而要归于两端生于一致”(《老子衍》)。

  老子在本章中指出,事物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两个对立面互为前提而存在,没有美就无所谓丑,没有善也就无所谓恶;反之亦然。中国古典哲学中有一个“相反相成”的思想,而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根据对立的概念的不同,老子会使用不同的语词进行准确的表达。

  正是事物矛盾对立的状态,在促进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事物内部的矛盾双发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并能互相转化,“反者,道之动也”(第四十章)。善恶、美丑、是非、强弱、成败、祸福等等,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原理。譬如说,如果人们没有对美好事物的认定和追求,也就不会唾弃那些丑恶现象;当你还沉浸在幸福或成功的喜悦中时,或许正有一场灾祸悄然而至。

  儒家和道家之间的不同,当然也会体现在概念层次很高的“圣人”之上。“圣人”是一个名号,儒家、道家都打这个旗号,但旗下站立的实际内容则完全不同,“儒家的圣人是典范化的道德人;道家的圣人则体认自然,拓展内在的生命,以‘虚静’、‘不争’为理想的生活,鄙弃名教,扬弃一切影响身心自由活动的束缚(甚至包括伦常规范在内)”(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

  本章中首次出现“无为”一词。老子所说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而是不要与自然界的规律相抵牾,利用规律顺从自然去办事。在老子的理想社会中,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这是在主张发挥人的创造性,只不过这一创造有一个模子——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哲学中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面,得道之人能真正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公众的事业。
您已读完了所有章节,向您推荐
我的极品人生
作者:

...

死忌:电梯诡事
作者:QD

  电梯里的禁忌: 1:电梯打开门,而你看到电梯里的人都低...

妇科男医师
作者:

...

最强保镖混都市
作者:忘 记

"风流而不下流的游走在花花世界中,群芳环绕,纵意花...

贴身妖孽保安
作者:暗夜行走

"他是极品无敌大纨绔!老爸富可敌国,祖父背景神秘,...

诡异人生
作者:

...

书籍详情 评论 收藏 充值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