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英雄不问出处
作者:(美)奥里森·马登 著
发布时间:2021-04-12 09:51:52
字数:22318
在丹麦的一个儿童聚会上,有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说:“我来自宫廷之家,我的父亲是议院中的侍从官,那是很高级的职位。”她撇着嘴说,“那些姓氏中以‘森’结尾的人,永远都成不了气候。我们一定要离那些卑微的人远远的。”
“但是,我爸爸能够不惜花一百元买糖果,分给所有的孩子们,”富商彼得森的女儿反驳道,“你爸爸能做到吗?”
“是的,”一个编辑的女儿说,“我爸爸能够把你们所有人的爸爸都登到报纸上。我爸爸说,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惧怕他,因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决定把谁登在报纸上。”
“嗨,要是我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那该多好啊!”一个从门缝往里偷看的小男孩这样想到。由于他平时总是帮厨师打扫厨房,才被厨师允许站在那里偷看。但事实上,他与这些人完全不同,他的父母穷困潦倒极了,他的姓氏就是以‘森’结尾的。
时光流逝,当时儿童聚会上的那些孩子们如今已经变成了风度翩翩的绅士和高贵典雅的女士,他们中的一些人步入了一座装满精美绝伦和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的金壁辉煌的殿堂。他们见识到了这些艺术品的主人——当年那个胆怯地从门缝里偷看他们聚会,并认为那是奢侈浪费行为的小男孩。如今,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雕刻家,他就是著名的丹麦艺术家、雕刻著名的《耶稣及十二使徒》的作者托瓦尔森。
还有一个姓氏以‘森’结尾的小男孩,他是丹麦一个穷鞋匠的儿子。他的姓氏使他在丹麦拥有卑微的地位,获得这个姓氏意味着从一出生,幸运之神便没有垂青他。他就是丹麦作家、著名的童话大师汉斯·安徒生。可以说,贫困的出身与深陷窘境都没有阻碍他最终获得成功。
“爸爸,饥饿没有什么可怕的。”一个耳聋的小男孩基托苦苦地恳求他的父亲把他从救济院中带走,从而使他能够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吃的东西,我知道怎么不让自己挨饿。不少霍屯督人不就是仅靠一点糖来维持生命的吗?当他们感到饥饿难忍时,他们就用带子将自己的肚子勒紧一些。为什么我就做不到呢?再说,从灌木丛中可以找到黑莓和坚果,从原野上可以找到萝卜,它们都可以用来充饥。我还可以用干草垛来当床。”
在凯特·菲尔德编撰的《华盛顿邮报》中,有一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克莱恩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他同时也是在神圣的艺术殿堂前面顶礼膜拜的奴隶。美是他眼中的上帝,也是他的灵魂所在,他极度狂热地崇拜着美。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里,由于波斯入侵者对艺术的反感,法律规定除了自由人,奴隶是不被允许追求艺术的,否则就要被判处死刑。
当这项法律通过的时候,克莱恩正在一个由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的艺术团体中忘我地工作着,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有朝一日得到菲迪亚斯那样的伟大雕刻家的赞赏,甚至得到伯里克利本人的肯定。
他应该怎么办呢?克莱恩的回答就是依旧一如既往地将他所有的精力和生命都投入到雕刻事业中去。每一天他都向太阳神膜拜,祈求神赐予他灵感和技巧。他内心充满感激和自信,认为太阳神阿波罗肯定听到了他的祷告,并一直在守护和帮助他,指引他前行,那些雕刻作品被太阳神赋予了可贵的生命力。但是,当得知统治者制定了这样的法律的时候,他感到似乎所有的神都抛弃了他。
克莱恩有一个姐姐叫克莉恩。她深爱着自己的弟弟,弟弟的痛苦仿佛就是她的痛苦。当那项法律颁布的时候,她十分难受。她向神祈祷道:“喔,美神阿弗洛狄特!神圣的阿弗洛狄特,你是宙斯的孩子中最具有怜悯心的啊!你是我的女王、我的上帝,也是我永久的保护神。我经常在你的神龛上献礼。真希望你成为我的朋友,并且成为我弟弟的朋友,我们迫切需要你的无私的帮助!”
然后,她对着弟弟说:“哦,克莱恩,你到地下室去吧!虽然那里光线很暗,但是我会给你带去灯光和食物。继续做你想做的事情吧,上帝会保佑我们的。”于是,克莱恩真的搬到地下室去了,在她姐姐夜以继日的照料和守护下,仍旧进行着他钟爱的雕刻练习,虽然克莱恩知道这样做是极其危险的,但是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过了一段时间,所有的希腊人都被召集到雅典参观艺术品展览。这次展览由伯里克利亲自主持的,就在当地的大广场上举行。在伯里克利身旁,站着备受他宠爱的阿斯帕齐娅、雕刻家菲迪亚斯、哲学家苏格拉底、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以及其他许多知名人士。伟大的艺术品都陈列于此。在这些琳琅满目的艺术佳作中,有一些作品尤其出类拔——它们精美得就像阿波罗本人雕刻出来的一样。这些作品备受瞩目,所有人都为这精湛的艺术赞叹不已,连那些参与竞争的艺术家们也甘拜下风。
“这些作品是谁雕刻的?”没有人知道是谁。传令官又问了一次这个问题,可人群中还是没有任何回应。“难道这是一个谜,它们会是由一个女人雕刻的吗?”人群中突然骚动起来。突然,一个衣裳褴褛、头发蓬松、双唇紧闭、眼神坚毅的美丽女子被拖到了广场中央。“就是这个女人,她知道雕刻者的底细。我们十分确信她是知道的,但她死活都不肯说出雕刻者是谁。”当地的行政官大声喝斥着。
之后,克莉恩受到了严厉的拷问,但是她依旧保持沉默。行政官警告她说她的行为是违法的,但是这位勇敢的女人丝毫没有惧怕。伯里克利说:“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就是负责执法的官员。马上把她给我关进地牢去!”
当伯里克利这样宣判的时候,一个留着长发的年轻人急忙冲到他的面前。尽管这个年轻人看上去十分消瘦和憔悴,但是那双明亮的眼眸却闪耀着只有天才才具备的智慧的光芒,就像夜空中明亮的星星一般。他大声哀求道:“哦,伟大的伯里克利,请宽恕那个女人吧!她是我的姐姐,我才是你真正要找的人。我就是那些雕刻品的主人,它们确实出自我这个奴隶之手。”
广场上顿时传来了愤怒的声音:“把他关到地牢去,把这个奴隶赶快关到地牢去”伯里克利站起身,说道:“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把他关到地牢去。请看一看那些精美绝伦的雕刻吧!阿波罗以他的名义昭示我们,在希腊这块土地上,有比一部不正义的法律还要重要得多的东西。法律的最高目标应该是保护美的事物,发展美的事物。如果雅典想要名垂青史的话,就要珍惜那些惟妙惟肖的艺术作品,因为它们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铭记雅典为艺术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可以说,艺术能够让雅典永垂不朽。所以,不要把那个年轻人关到地牢去,让他站到我的身旁来吧。”
于是,当着广场上所有人的面,阿斯帕齐娅把她亲自编造的橄榄枝花环戴到奴隶克莱恩的头上。当人群响彻欢呼声的时候,她还主动吻了克莱恩最亲爱的姐姐。
雅典人还专门雕刻了伊索的肖像,为了纪念这位家喻户晓的寓言家。其实伊索的出身也是一位奴隶。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荣耀和成功的大门是向所有人开放的。在古希腊,只要你在艺术、文学或者作战,任何一方面出类拔萃,你都能够获得财富和声誉。在这方面,绝对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比希腊做得更好。古希腊社会确实做到了激励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不断奋进,并给予了他们无上的光荣与鼓励。
美国副总统亨利·威尔逊说:“我出生在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小时候我的家庭生活非常艰难。我深切地体会到,当我伸手向母亲要面包,而她什么也不能给我时的那种无奈和辛酸的滋味。十岁时我就离开了家,自己在外谋生,足足当了十一年的学徒,每年只能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辛苦工作了十一年的报酬仅仅是一头牛和六只绵羊。我把它们换成了八十四美元。从出生一直到二十一岁为止,我从来没有将一美元用于娱乐,从来都是精打细算地度日。我无数次地体会到,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盘山路上行走的痛苦,我时常让我的同伴丢下我先走……过完二十一岁生日的第一个月,我和一些人就进入了深不可测的大森林,去采伐大圆木。每天我都是天没有亮就起床,一直工作到天黑。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一个月之后,我的报酬就是六美元,但是在当时,我认为那是很大的数目呢!每一个美元对我来说都像夜空中美丽的月亮一样又大又圆。”
即使面临这样的困苦,威尔逊先生还是下决心抓住每一个能够提升和发展自己的机会。很少有人像他那样体会到了闲暇时间的价值。他对待那些时间就像对待珍贵的黄金一样,从来都不让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在他二十一岁之前,他就已经想尽办法读了一千本书。这对于一个在农场里工作的孩子来说,是极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离开农场之后,他独自一人步行到一百英里以外的马萨诸塞州的内蒂克去学习皮匠手艺。当经过波士顿的时候,他看到了邦克·希尔的纪念碑和很多名胜之地。整个旅途他只花费了一美元六美分。但是一年之后,他已经成为内蒂克的一个辩论俱乐部中的佼佼者了。后来,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他在马萨诸塞州的议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反对奴隶制度的演说,这不过是他到达这个地方八年之后的事情而已。十二年过后,在国会中他就与著名的查尔斯·萨姆纳平起平坐了。对他来讲,每一个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微乎其微的机会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牢牢地抓住了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为他通往成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斯德雷特先生说:“贺拉斯,以后不要再穿那些破旧的衣服进城了。我到服装店给你订做一套新衣服吧。”于是,贺拉斯仔细打量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好像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他的衣服是那么的破旧一样,回答道:“你知道的,斯德雷特先生,我的父亲在新的环境中白手起家,我想竭尽所能帮助他。”
斯德雷特法官创办的伊利湖《政府公报》的代理人就是贺拉斯,他的薪水是每月一百三十五美元。然而,在七个月中他仅仅花了六美元作为个人消费。他是和他父亲一起从佛蒙特州搬到宾西法尼亚的,他每月只留下十五美元给自己,其余的都给了父亲。为了帮助父亲看守羊群,防止饿狼的攻击,他经常在野地里过夜,那种风餐露宿的生活对他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虽然他将近二十一岁了,而且又高又瘦、脸色苍白,头发经常是零乱不堪的,举止笨拙,声音听上去有些嘶哑,但他还是决定要到纽约去寻找赚钱的机会。当他整理好破旧的行装之后,他把它们系在一根木棍上,挑在肩膀上就出发了。途中经历了很多磨难,他徒步跋涉了六十英里,穿越了危机四伏的大森林来到了布法罗,后来独自划船来到了奥尔巴尼,在哈得逊河他改坐了驳船。就这样,终于在1831年8月18日这一天,正好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到达了纽约。他在一个一周两个半美元的最廉价的旅馆里面找到了栖身之所。在之前漫长的六百英里的旅途中,他只花费了五美元。现在,他主要是想找一份工作。每天他都在大街上打听消息,并且逐一查看那些甚至是张贴在角落中的广告,到各个大楼中询问是否需要帮手。但是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不需要。”由于他的衣服破旧,而且看上去非常古怪,很多人都以为他是逃跑的学徒。
在一个周末,他住的地方传来“西部印刷公司”招收印刷工的消息。于是星期一早晨五点钟,他就已经在印刷厂门口等候了,七点钟的时候,他终于见到了工头,并恳求录用他。但是工头觉得这个从农场中出来的、毫无经验的小伙不能胜任印刷工的工作,因为公司需要的是能够熟练地为不同语言版本的《圣约书》排版的铅字工人。虽然这样,当工头看到贺拉斯如此真切的恳求时,他答应道:“那就给你安排一个活,看你到底能干什么?”
当公司经理得知这件事情之后,便极力反对。那个工头告诉经理,他会让贺拉斯干完第一天的话之后就滚蛋。但是,那天晚上的工作业绩显示,贺拉斯干的活是全公司职员中最多的,而错误率却是最小的。十年之后,贺拉斯成为了一家小型印刷公司的合伙人。他还创办了《纽约人报》——这是当时全美最好的周报,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获得巨额的利润。
1840年,当哈里森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的时候,贺拉斯创办了《小木屋》报纸。很快,它的销量已经达到了九万份,这个数字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由于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因此他还没有赚到很多钱。他下一步的大胆尝试就是创办《纽约论坛报》,每份的价格是一美分。为了打开销路,他还从朋友那里借来了一千美元。在出版第一期时印刷了五千份。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五千份报纸都销售出去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但是,仅仅在六周之后,他的订户已经从六百户增加到了一万一千户。订购《纽约论坛报》的人越来越多,就算现存的印刷机超负荷运作也已经无法满足那么多的需求了。这份报纸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创办的这份报纸的观点和风格密切相关,尽管贺拉斯作为编辑也犯过很多错误,但是他始终如一地坚持正义的立场。
1825年,著名的报业人士詹姆斯·贝内特所经营的《纽约信使报》遇到了困难。1832年,他经营的《环球》也宣告破产,后来他的《宾西法尼亚人》报也没有获得成功。当时,人们只知道贝内特是新闻界中一个聪明的记者而已。经过十四年的辛勤工作,他积攒了几百美元。1835年,他找到了贺拉斯·格里利,想与他合作创办《纽约先驱报》,这是一种崭新的日报。但是贺拉斯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而是给贝内特推荐了两名年轻的印刷合伙人。随后,这两个人就与贝内特结成了合伙关系。1835年5月6日,《纽约先驱报》正式创办起来,当时,贝内特他们所拥有的资本,只能够维持报纸发行十天。贝内特在华尔街租了一间狭窄的地下室,里面只有一张椅子,办公桌是由两个圆桶上面架着一块厚木板搭成的。就在这间简陋的办公室里,他们做着印刷和其他的工作,就这样,在美国新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日报的创办历程开始了。当时,这样种形式的报纸对于美国人来说还不是很熟悉,因为在此之前的报纸,大都是隶属某个党派的,所以贝内特的报纸开了一个先例。这些敢打敢拼的年轻人的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了,他们真正地向美好的理想迈进了。由于他们的报纸报道迅速,内容丰富新颖,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同类的报业竞争者相比,他们的报纸在新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更加能够吸引读者,这使他们在报纸行业站稳了脚跟。他们不遗余力地关注着大众的兴趣和信息的真实性,为此不惜花费巨资。当然,办报的过程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起步阶段也是困难重重,但是,当那栋当时气势恢宏的新闻办公大楼在纽约百老汇与安街交汇处的繁华地带落成的时候,《纽约先驱报》在报业中的不可动摇的地位也就形成了。
当我们走进乔治·蔡尔德在费城的办公室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的一条格言,那也是激励一个一名不文的男孩最终出人头地的信条:“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拼搏进取。”在年轻的时候,蔡尔德就期望办《费城纵横》报,并且拥有出版报纸的办公大楼。但是,一个每周只赚两美元的穷孩子怎样才能办那么著名的报纸呢?这在常人看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但是,这个年轻人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意志坚定,孜孜不倦地为了他的梦想努力拼搏着。他在一家书店辛苦地打工,积攒了几百美元。之后,他决定开始创业了。他是从出版图书做起的,由于他出版的图书视角独特、内容新颖,很快就获得了很好的销路,由他编辑出版的《凯恩的北极远征》在当时就非常畅销。他秉持着对吸引公众注意力图书的高度敏感性,最终,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在商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时,《费城纵横》这份报纸每天都在赔钱,即使朋友们都劝说蔡尔德要谨慎,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在1864年买下了这家报纸。于是,他便开始了实现他童年梦想的旅程。他首先雷厉风行地对这家报纸进行了整顿。其首要措施就是将订购这份报纸的价格提高了一倍,同时缩减广告的版面。这样一来,《费城纵横》就靠着丰富的新闻内容和切实的新闻评论逐渐地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在蔡尔德的不懈努力下,这家报纸终于得以起死回生,他的事业也变得更加繁荣兴旺了。几年之后,这份报纸的年收入达到十四万美元,迅速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佼佼者。蔡尔德坚守自己的原则:不管同行如何削减雇员的工资,他从来都不会那么做,即使在情况非常困难的时候。
大约一个半世纪以前,在法国里昂举行的一场盛大的宴会上,客人们都在争论到底哪幅画展现的是古希腊神话的场景,或者真实地再现了古希腊的历史。对此,客人们争论不休,气氛变得十分紧张。主人想到请一个侍者来解释画面的内涵。结果,因为这位侍者对画面意境的解释细致入微,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观点深刻,使得所有在场的人都震惊了,辩论停止了,所有的人都对此心悦诚服。
“先生,请问你是哪所学校毕业的?”一位客人十分尊敬地询问这位侍者。“阁下,我在很多学校都学习过,但是其中学习时间最长、学到东西最多的那所学校叫做‘逆境’。”这位侍者回答道。他就是让·雅克·卢梭。尽管此时他还只是一个卑微的侍者,但是他作为当时法国最伟大的天才,他那充满智慧的著作使他享誉整个欧洲。卢梭出身于贫苦的家庭,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谛,从而激发了他的灵感和才华。
一个名叫普拉特·斯宾塞的男孩,由于家庭贫困,他连鞋都买不起,只能光着脚走路,更别说买练习书法用的纸张了。然而,凭借着刚毅的性格和艺术的天赋,他以伊利胡光滑的沙滩为大自然赋予他的最好的书写纸,坚持练习书法,后来他终于成为了美国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还创造了斯宾塞式书写体系,并坚持着他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使生动的书法艺术成为生活的精美写照。
当威廉·科贝特身上只剩六便士的时候,他来到皇家花园找工作。他说:“我穿着破旧的衣服走在里士满的街道上,当时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三便士了,突然我从书店的橱窗中看到一个小册子,封皮上面写着‘木桶的故事,三便士’。题目非常奇怪,不禁引起我的好奇。但是我只有三便士,如果买了它,我就没有钱吃晚饭了。可最后我还是进去买了那本书,耐心地读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便走到了花园的拐角处,那里有一个干草堆。”他一直看着这本书,后来便睡着了。鸟儿将他吵醒的时候已经天亮了。他在花园中找到了工作。整整八年时间里,他都是干着跟着牛犁地的工作,渐渐的,他感觉到了厌倦、乏味。后来他跑到了伦敦,又干了八九个月抄写法律文书的工作,接着就应征参加了一个步兵团。在当兵的第一年里,他就成了查塔姆的一个流动图书馆的常客了,他如饥似渴地饱读里面的每一本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当我还是一个每天仅有六便士的士兵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学习语法了。我的床位或者临时床位的边上,就是我学习的地方;我的背包就是我的书包;一块木板放在膝盖上,就成了我的简易写字台。在一年的时间内,我想尽各种办法学习,但是从来没有为了学习而买过任何专门的用具。我没有钱买蜡烛或者灯油,在寒冷的冬天,除了火堆发出的微弱的光线之外,我几乎没有任何可利用的光源了。而且即便是利用火堆的光来看书,也得等轮到我值班的时候才可以。
为了买钢笔或者纸张,我不得不节衣缩食,所以通常我都是处于忍饥挨饿的状态。那些安静的、能够自由学习的环境不是我能支配的,我常常都是在战友们高谈阔论和各种喧嚣声中看书写字的。你们能够想象到,他们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些最没有文化和最野蛮的人吗?
为了买一支笔、一瓶墨水或者几张纸,我通常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每一枚用来买这些东西的小铜币对我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它们对我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我身体健壮、体力充沛。每周还可以得到两个便士的零花钱,当然食宿是完全免费的。如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一个场面。有一回,我到市场上买了所有的所需品之后,发现身上居然还剩下半个便士,于是就决定第二天去买条鲱鱼。那天晚上,我强忍着饥饿上床睡觉了,几乎都要饿晕过去了。不幸的是,当我脱下衣服的时候,发现那半个便士竟然不翼而飞了。当时我绝望地爬在发霉的床单和毯子上,像个孩子似的嚎啕大哭起来。”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困境当中,科贝特仍然能够直面困难,积蓄力量,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且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说:“我在这样困苦的境况下都能够战胜困难和取得成就,那么世上的年轻人还可以为他们的漫不经心和无所事事找到借口吗?”
汉弗雷·戴维出身贫寒,他受到教育和获得知识的机会都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他虽然不是命运之神的宠儿,但却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恒久耐力的小伙子。在药店工作的时候,他能够想到把破旧的平底锅、烧水壶和各种瓶子都拿来做实验,坚持不懈地追求科学真理。后来,戴维成为了电化学的创始人,并出任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
纽约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瑟罗·威德评论道:“事实上,很多人都是农民的儿子,但是他们在艰苦而紧张的劳动中,找到了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机会。对我个人而言,也是如此。在夜晚,你烧水的时候注视着炉火,白天的疲惫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慢慢驱散,你的思维就会逐渐活跃起来,智慧的光芒足以照亮所有黑暗的地方。很多个夜晚,我都是在一个叫‘大松树商店’里度过的,因为老板性情温和,他允许我在那里借着店铺的灯光看书学习。我还记得,当时在那里看完一本讲述法国大革命历史的书。那场伟大的革命导致时势风雨变幻,不仅引发了大量的流血牺牲,同时也涌现出许多伟大的领袖人物,这些都深深地震撼了我。可以说,当时读的那本书给予我的感悟要多于我以后所读的所有书。还有一个场景:当时我买不起鞋,就在脚上裹了一团棉絮,以此来保暖,在齐膝的雪地中我艰难地行走了两英里,终于从凯斯先生家里借到了我喜爱的书,当时我真是欣喜若狂。”
在八月的一个下午,西奥多·帕克胆怯地问他的父亲:“我明天可以休息一天吗,爸爸?”帕克的父亲是莱克星顿地区一个卑微的水车木匠,这个最小的儿子的问题使他感到惊奇,因为这时候他手头的活很多。但是,当他看到儿子期望的眼神时,他还是答应了。第二天,西奥多很早就起床了,在充满淤泥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了十英里,终于到达了哈佛学院,因为今天他要参加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考试。从他八岁起,家庭就没有能力让他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了,但是他总是想方设法的在每年冬天的时候挤出三个月的时间学习。在犁地或者干其他的活儿的时候,他总是在头脑中回忆和背诵学过的知识,直至烂熟于胸为止。但是有一本他非常想看的书却怎么也借不到。于是,在一个夏天的早上,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他就起床跑到原野上采摘了一筐苹果,然后到波士顿的市场上去卖,用赚来的钱买了那本渴望已久的拉丁词典。
那天晚上,当儿子回家将被哈佛录取的消息告诉父亲的时候,水车木匠高兴地说:“孩子,真是好样的!但是,爸爸没有钱供你到哈佛读书啊!”西奥多说:“没有关系,爸爸,我不会到学校住宿的。我会留在家里继续干活,利用空闲的时间自学来准备期末考试,只要我通过考试,就能够拿到学位了。”后来,他果然做到了——利用空闲的时间进行自学。在成年之后,他通过在一所学校授课积攒够了学费,又在哈佛学习了两年,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岁月流逝,当年交不起学费的小男孩如今已经成为一个风云人物。他成为了著名的废奴运动的倡导者和社会改革者,国务卿西沃德、首席大法官蔡斯、著名参议员萨姆纳、总统加里森、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废努协会主席温德尔·菲利普斯等人的好友和事业顾问。如今西奥多·帕克在整个美国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当回忆起当年在莱克星顿的岩石上和灌木丛中学习的情景时,他仍旧感到备受激励。
埃利胡·布里特说:“我一生中最骄傲的时光就是我首次理解了《伊利亚特》中最开始的十五行的真正意义的时候。”在他十六岁那年,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他就到一个铁匠铺当起了学徒。每天,他都要在打铁炉旁工作十到十二个小时。但是,这个热爱学习的孩子一边拉风箱,一边在头脑中做复杂的数学运算。他还经常跑到伍斯特的图书馆中阅读大量的书籍。如今,他还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些条目——“6月18日,星期一,头很疼,坚持看了40页居维叶的《土壤论》、64页的法语、11小时的冶金知识。6月19日,星期二,看了60行的希伯来语、30行丹麦语、10行波希米亚语、9行波兰语、15个星座的名字、10小时的冶金知识。6月20日,星期三,看了25行希伯来语、8行**语、11小时的冶金知识。”他一生一共精通18门语言,学会了32种方言。他被人们尊称为“学识渊博的铁匠”,人们永远记得他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当爱德华·埃弗雷在谈到这个出身贫苦的男孩是如何自学成才时,不禁感叹道:“他的整个奋斗和学习历程真是令那些有着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受教育机会的人无地自容。”
克里斯娜·尼尔森总是光着脚,她生活在瑞典的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她既没有高贵的出身,也没有富有的家庭。然而,她却凭借优雅的歌声和无穷的个人魅力征服了整个世界,并且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塔尔梅吉博士耐心地对年轻人说:“我想谈谈你们面对的困境,事实上,你们是与那些伟大的人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如果你们三十年后再来细细品味我的这番话时,你们就会体会到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卓越人物,既包括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业巨头,也包括拥有亿万家财的超级富翁;既包括雄辩人士,也包括诗人和作家;既包括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也包括仗义疏财的慈善人士。他们其实都与你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不会比你拥有丝毫的特殊条件,他们曾经也和你们一样穷困潦倒。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条件和资本去创业。但是,这样想的年轻人,你们到图书馆借些书来看,看看上帝为我们提供了多么丰富的财富啊!这些财富现在就在你们面前,需要你们通过观察、学习和感悟去检验。记住,永远不要再随便说自己没有任何创业的资本,这将是在犯一个最大的错误,简直就是在亵渎上帝。在条件方面,上帝给予所有年轻人的都是一样的,即使最贫穷的人也拥有上帝赐予的财富。关键在于你们要懂得不断地挖掘这样的财富。”
一个普通的报童成不了什么大器,这可能是很多常人的看法。比起那些在生活中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年轻人来说,那些不敢尝试新事物、总是怨天尤人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少多了。托马斯·爱迪生为美国工业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就曾经是铁路上的一个报童。在十五岁的时候,他就开始涉足化学领域,还拥有自己的一个流动实验室。有一天,当他做实验时,火车的一个急转弯使装有硫磺酸的瓶子破裂了,顿时散发出奇怪的气味,还发生了奇异的化学反应。列车长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事情发生,他把爱迪生赶了出去,并在他的耳朵上重重的打了一拳。
在爱迪生的一生中,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在发明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很多危险的场面,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体会过了世态炎凉,但是他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最终成为世界科学领域中的瑰宝,成为令人惊叹不已的发明大王。当有人问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的时候,他回答道,自制是非常重要的品质,除了工作之外,在做其他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适可而止。
丹尼尔·曼宁是克利夫总统的首席竞选负责人和财政部长,他的事业也是从做报童开始的。以做报童出身的伟大人物还包括瑟罗·威德、大卫·希尔等人。看起来,纽约很多地方都有从报童做起的雄心勃勃的人,他们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成就着辉煌的事业。
从前,有两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微不足道的年轻人在波士顿的一个条件恶劣的公寓里相遇了。他们下决心要挑战在这个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奴隶制度。对于这种出身的两个年轻人来说,他们的想法成功的机会相当渺茫。常人可能会认为,他们的想法听起来十分可笑。因为他们面对的就是这个国家政治土壤中最深层次的制度,它给人的感觉是坚不可摧的,而且它与所有的社会机构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牵一发将动全身。当时,无论学者、政客、教会人士,还是其他有钱人,即使在观点上再有冲突,也都一致支持奴隶制度。
那么,这两个卑微的年轻人该如何对抗来自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这种偏执呢?尽管前方的道路困难重重,而他们的目标又是如此的遥不可及,但是他们仍然执着地追求着他们的理想,虔诚地坚信他们的事业最终会获得成功。他们之中一个人就是本杰明·伦迪。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在俄亥俄州创办了《普遍自由精神报》。每个月他都要行进二十英里,把所有的报纸从印刷所运到家里。为了增加报纸的订购量,扩大报纸的影响,他还专门跋涉四百英里到田纳西州为报纸做宣传。这个年轻人的毅力是非比寻常的。
在威廉姆·加里森的热情帮助下,他在巴尔的摩积极地开展了废奴工作。因为这个城市的街道上到处都有关押奴隶用的栅栏,那些被贩卖的奴隶忍受着远离家人和家乡的痛苦,最终被运到南方的港口。拍卖市场上的奴隶更是倍受凌辱,惨不忍睹。所有捉拿逃跑奴隶的手段都是极其残忍的,这些都给加里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贫困,家人没法送加里森去上学,但是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导他反对专制和压迫是十分必要的。在很久以前,这位年轻人就曾想过要为争取奴隶的自由做出必要的斗争,决心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在他办的报纸的第一期中,加里森就呼吁要解放奴隶,废除奴隶制度,结果,整个社会都因此责骂他的行为。各种反对他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压了过来。最后,他被逮捕入狱。在北方,他还有一位挚友——约翰·惠蒂。这位朋友为他的行为深深触动,但是他本人的境况也无法筹集足够的钱为他交纳罚金。于是,惠蒂写信给亨利·克莱,请求他伸出援助之手,为加里森交纳罚金,以便使他得以释放。加里森在做了四十九天的牢狱之后,终于重见天日了。
当温德尔·菲利普斯讲到加里森的时候说道:“这位二十岁的年轻人虽然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饱尝了牢狱之苦,但是他勇于向国家的罪恶挑战的行为是值得称道的。”
加里森在波士顿没有任何朋友和社会势力的支持和帮助,他总是在那座城市中孤军奋战。即使身无分文,他还是敢于创办《解放者》报。这个饥寒交迫、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在他创办的第一期的报纸上宣称:“我一定会坚持真理和正义。我的情感是真诚的。对于我钟爱的事业我决不会含糊其词,也不会寻找任何借口。我一定会坚守我的立场绝不退缩。我深信,世人总有一天会听到我的声音,理解我的立场和观点的价值。”就这样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为了正义的事业而奋斗,坚持不懈地与那些根深蒂固的偏执做斗争。
南卡莱纳州的霍恩·海恩给波士顿的市长奥蒂斯的信中说,有人给他送来了《解放者》报纸,并要求核查一下出版社的名字。奥蒂斯回信说,他知道是一个贫困的年轻人。“在一个条件极其艰苦的洞中,只有一个黑人男孩做助手,他就在不断地印刷那份报纸。然而支持他的都是一些有色人种,成不了什么大器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连吃饭、睡觉和印刷都在“黑暗的洞中”的年轻人,用他的思想和文字让这个世界都开始了思考。但是,当时有很多人认为他是危险分子,应该被镇压。于是南卡罗莱纳州的警察就悬赏1500美元,捉拿那些散播《解放者》的人。还有几个州的行政长官也悬赏逮捕编辑者了。乔治亚州的立法机关已经明文告示要出资5000美元悬赏逮捕加里森。当时,加里森和他的助手深陷窘境,到处受到指责,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事业提供帮助。
一位名叫洛弗乔尔的牧师就是因为支持了加里森,在保护加里森的印刷机的时候,在伊利诺斯被一群暴民杀害了。所有的工业巨头、权威人士和文化界人士都聚集到“美国自由传统的摇篮”——马萨诸塞州,声称要严惩这位“废奴主义者”。在人群中,只有一个年轻的律师温德尔·菲利普走上讲台,进行了在法纳尔厅中未曾发表过的演说。“我听说很多名流都这样认为,并且把在奥尔顿杀害洛弗乔尔的凶犯和奥蒂斯、亚当斯等人相提并论时,”温德尔·菲利普斯指着墙上的肖像说,“我想这些画上的人一定会变得十分愤怒,痛恨那些无端造谣诽谤的无耻的美国人。在我们生活的美国领土上,其实洒满了很多清教徒的鲜血,甚至每一片树叶、每一块耕地、每一片沙滩、每一只昆虫,包括树木中的树液都会承载着对他们的回忆。整个国家都会为那些火热的灵魂振奋和鼓舞。”
其实,在北方的开拓者和南方的种植园主之间一直存在着冲突,而且愈演愈烈,即使在加利福尼亚那么遥远地方,两种力量的斗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当内战爆发的时候,这种冲突就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内战之后,为了废奴事业贡献三十五年青春的加里森以国家贵族的身份,受到了林肯总统的接见。他那种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的精神鼓舞了无数人。加里森终于看到在萨姆特要塞升起了美丽的星条旗。一位获得解放的奴隶在欢迎词中说,从此他的两个女儿,再也不是奴隶的女儿。她们将美丽的花冠戴在了加里森的头上,表示对他的感激之情。加里森的行为最终激发了所有人的思考,照亮了人们的心灵,并且他的精神更是鼓舞了无数前行的人们。加里森的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英国政治活动家、废奴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的理查德·科布登正好在伦敦逝世了。约翰·布莱特在英格兰的布莱弗德为他树立了大理石肖像,在铭文上面端正地写着:“致力于自由贸易、和平与公共事业的科布登。”
理查德·科布登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这使得他的家境更加窘迫了。他不得不在孩童的时候就为邻居放羊来维持生活。一直到十岁,他都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后来,他进入了一所寄宿学校。在那里他不仅时常处于饥饿状态,而且每三个月才能给家里写一封信。到十五岁的时候,他去了伦敦,在叔叔的店铺里面帮忙。这时,他在工作之余开始争分夺秒地学习法语。后来,他经过奋斗终于能够以商业人士的身份坐着马车到各地去工作了。
科布登找到了约翰·布莱特,希望与他一同反对残酷的《谷物法》。因为这部法律在他看来,就是将食物从穷人口中夺走,然后把它送到富人的口中。当时,科布登需要布莱特的帮助,但是布莱特由于妻子刚刚去世正陷于巨大的痛苦中。他劝布莱特:“在英国,很多家庭遭受到了同样的不幸,很多人的妻子、母亲或者孩子都因为饥饿而丧命。虽然您现在十分悲痛,但是恳请您振作起来,与我并肩作战反对残酷的《谷物法》。我们会一直斗争下去,绝对不会妥协和放弃,直到《谷物法》最终被废止。”后来,他们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在爱尔兰忍饥挨饿的人们成为这个组织坚强的支持者,最终使《谷物法》在1846年被废止了。布莱特先生说:“在英国,所有穷人之所以能够吃上更大、更好、更便宜的面包,这些与科布登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约翰·布莱特本人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在他生活的时代里,许多学校都将像他这样的孩子拒之门外。但是这位英俊、刚毅的青年对于英格兰与爱尔兰的那些由于《谷物法》而变得更加可怜和饥饿的人们深表同情。科布登再也不想看到那些仅有一些面包的穷人们,在被迫接受海关检查的时候,还得交纳重税,而这些税收者正是那些富人。这种情况更加激励他向那个不公正的法律发起挑战,他感觉到浑身都充满了战斗的力量。科布登说道:“这不仅仅是某些人的问题,这是关系到所有人生存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所有劳动人民与少数贵族之间的关系的问题,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应该加入到抵抗的队伍中来。”在爱尔兰地区发生大饥荒的时期里,大约有200万爱尔兰人在一年之内就丧命了。约翰·布莱特在看到发生这样的悲剧时,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了战斗中去。布莱特先生的名字比英格兰任何名人和精英的名字都更具影响力。他的能言善辩和不屈不挠,使所有贵族都相形见绌。大概除了科布登之外,没有任何劳动者能够意识到现行的法律是何等的不公正,也没有人勇于为了缩短工作时间、购买到更加便宜的面包和获得更多的工资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提出更多的质疑。
一个名叫迈克尔·法拉第的穷孩子,住在伦敦一个极其简陋的马厩里面。为了维持生计,他每天都以一便士一份的价钱,背着一大堆报纸到街上去叫卖。此外,他还在装订商和出版社那里做过七年的学徒。曾经有一回,在他装订《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一篇与电有关的文章,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他,结果他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之后,他将破旧的玻璃药水瓶子、平底锅还有平日搜集的几样简单的工具组装起来,就开始了他的实验。一个顾客被这个男孩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还带着法拉第去听当时著名的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先生的讲座。这使迈克尔·法拉第备受鼓舞。他不仅给那位伟大的科学家写了一封信,还把听讲座的笔记拿给戴维先生看,请求他给予指导。不久之后的一个晚上,正当迈克尔·法拉第要准备休息的时候,汉弗莱·戴维先生的仆人来到他的家中,递给法拉第一封由戴维先生写的亲笔信,邀请法拉第第二天早晨去他那做客。法拉第激动地看着那封信,甚至都无法相信这是真的。第二天早晨,他如约去拜访了戴维先生。原来戴维先生是想请他做一些清洗实验室器具和搬运设备的工作。当戴维先生做实验的时候,法拉第在一旁认真地观察他的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他看到戴维先生在做危险性极高的爆炸性实验时,脸上戴着一副用玻璃制作成的安全面具。戴维先生在做实验方面的所有举动,法拉第都铭记于心。强烈的求知欲驱使着法拉第更加细心地向戴维先生学习,从不曾懈怠过。通过在戴维先生身边认真地请教,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一段时间之后,迈克尔·法拉第自己也做起了实验。由于法拉第在化学领域的天赋和悟性,使他的成绩不断提高。这位出身贫困的穷孩子,在常人看来可能没有任何“机会”的情况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当时,很多著名的研究人员还请法拉第为他们做讲座。于是,这位顽强拼搏的穷孩子终于实现了他攀登科学高峰的梦想。
由于突出的成绩,迈克尔·法拉第被任命为伍尔韦奇皇家学院的教授,成为了当时科学领域的佼佼者。英国物理学家廷德尔曾经这样评价法拉第:“他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实验哲学家。”汉弗莱·戴维作为法拉第的导师更是深感自豪。当有人问戴维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是什么的时候,他感到无比光荣地说:“我一生中最大的发现就是迈克尔·法拉第。”
在世人看来没有任何成功机会的迪斯累利坚毅地说:“前人能够做到的我照样也能做到。我不是天生的奴隶和俘虏,我深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精神,一定可以战胜所有的困难和险阻。”后来,他成为了英国首相。迪斯累利是一个犹太人的孙子,在他的身上拥有犹太人那种不屈不挠的遗传基因。当整个世界似乎都在与之作对的时候,他毫无畏惧,从不气馁。因为他牢牢地记住了那些杰出人士的伟大成就:约瑟在四千多年前是埃及的最高权威,丹尼尔在基督诞生前的五世纪,是世界上最伟大帝国的国王。迪斯累利从小立志要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因此,任何梦想自然都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经过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终于从社会的最低层成功地步入了中产阶层的行列,接着又在上流社会开辟了自己的领地,最终登上了政治和社会权力的顶峰。不可否认,在迪斯累利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障碍,对世人的讥讽、蔑视、指责和议院里官员们的不屑一顾,他都能够坦然面对。不仅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而且还锻造了自己刚毅的品格。那些只是他迈向成功的动力而已,无论什么都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在这些挑战面前,他总是用一种泰然处之的态度回答道:“总有一天,你们会认识到我的存在价值,我深信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了。”那一刻终于到来了,这位曾经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终于出人头地了。他几乎主宰了英国的命运长达四分之一世纪。
亨利·格莱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除了他之外,还有六个兄弟姐妹。由于家境困难,他没有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的机会,只能在普通的乡下小学就读,简单地拼写文字就是那里全部的课程了。但是,他没有因此停止不前。他利用任何可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在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下开始了漫长而快乐的自学生活。多年以后,他取得了成功。于是,他成为了自学成才的典范。曾经只能在马厩中发表观点,只有奶牛和马匹做听众的穷孩子,如今已经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演说家和政治家。成千上万的听众在听完他的演说之后,都对他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向这位著名的演说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还有我们熟知的开普勒。在他的一生中,他从未放弃过与贫困和挫折做斗争。他的著作在当时被执政当局焚烧,图书馆被耶稣教会人士强行关闭,他本人也备受世人的指责和议论。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十七年夜以继日地思索和运算。最终他提出了著名的开普勒行星运行定律。这个受尽磨难的孩子终于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
亚历山大·杜马曾经说过:“我知道我是一个黑人,但是我决心像白人一样生活,我的知识和修养足以使那些白人折服,使他们不再只是看重我的肤色。”
同样地,詹姆士·夏普勒也是一个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人。出身于贫苦家庭的这位家喻户晓的英国艺术家,并没有因贫苦而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坚强努力。他通常在凌晨三点就起床,抄写那些没有钱购买的书。为了购买到廉价的艺术品,他甚至要步行十八英里到曼彻斯特,如此不辞辛苦就是为了买到一件价值一先令的艺术品。此外,他还在铁匠铺里面做着极其繁重的工作,因为生铁在炼炉中加热需要一段时间,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看书学习了。他总是一边工作一边看靠在烟囱上面的书。他就是这样一个惜时如金的人,任何一点时间都不会被他浪费掉,因为他懂得时间流逝就不会复返的道理。就这样,他用所有的闲暇时间进行创作,默默地奋斗着,如今他的著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
科学的道路不是平坦的,只有那些奋发图强的人才能够真正到达科学的顶峰。伽利略就是这样的人。从小父母出于对金钱和地位的追求而要求他上医学院。这使得热爱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伽利略想要在科学领域有所作为,变得十分的困难。然而,在威尼斯的时候,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就常常跑到圣马克教堂的塔楼上,用他自制的望远镜来观察木星和金星的位置。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提出了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伟大理论,但这种理论在当时被认为是异端邪说。他甚至被强迫跪在地上接受公众的指责和讥讽。即使宗教裁判采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折磨这位七十高龄的老人,他在身体极其衰弱的情况下仍旧没有低头。这位百折不挠的老人只是不停地说道:“不管怎么样,地球的确是围绕着太阳转的。”当伽利略被关进监狱后,他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丝毫没有减弱。他竟然利用牢房里面的一根麦秆,证实了一个中空的管子比一根实心的棒子要坚固得多的科学道理。即使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放弃手中的工作。
赫歇尔也不是命运的宠儿。为了摆脱饥寒交迫的生活,他经常靠在街头演奏双簧管谋生。然而,他却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了当时很多天文学家都没有发现的天文事实,况且那些所谓的天文学家拥有最精良的天文设备。据说,为了能够获得一块他想要的发射境,他甚至有一次磨碎了两百多块镜片。这样一个出身贫寒的人,竟然把有关天王星的运行轨道、运行速率以及土星的运行状况的发现写成报告,递交给了英国皇家协会,这在当时所引起的震撼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乔治·史蒂芬森也出生在极其贫困的家庭,他还有七个兄弟姐妹。由于家境十分窘迫,他们全家不得不挤在一间简陋的土房里面。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为邻居放养母牛。但是他酷爱制作泥制的机械模型。十七岁那年,他找到了一份开火车的工作,他的父亲做司炉工。他不会读书也不会写作,机车就是他最好的老师,而他也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当别人在节假日玩纸牌或者出没于酒店和饭馆的时候,他却在默默地认真拆卸他的机器,把它们都清洗干净,并且研究它们的运作机制,不断地做实验验证它们的机理。最终,他因为成功地改进了火车的性能,而成为一位伟大的、远近闻名的发明家。那些终日无所事事的家伙们认为,史蒂芬森只是运气好罢了,但他们根本无法体会到一个成功人士背后的艰辛劳动。
马丁是一位著名的英国画家。他曾经遇到过身上只剩下一个先令,只够买一块面包的状况。而当时,可恶的面包师却从他的手中夺回面包,说那个先令是假的。饥肠辘辘的马丁回到家后,只能用一些面包屑充饥。但是他从未气馁过,仍旧与命运进行抗争,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最终成为了闻名遐尔的人物。
夏洛蒂·库什曼没有娇艳的容貌和动人的身材,但是她渴望成为最好的女演员,甚至希望出演罗莎琳德或凯瑟琳女王那样的角色。她努力地学习,为了她的理想做着充分的准备。有一天,一位著名演员因故不能上场,库什曼作为替补演员代替了那个人参加了演出。那天晚上,她以纯熟的演技和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征服了所有的观众,以至于人们完全忽略了她的容貌。由于她精湛的表演技艺,使人们将她看作美丽的天使。尽管之前她穷困潦倒、默默无闻,但是这次在伦敦剧院的表演,为她在演艺界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后来,医生说她得了绝症,不可治愈。但她并没有因此抱怨和消沉下去,更没有因此退缩。她只是淡然地说:“对于逆境,我早已习惯了。”
一个有色人种的妇女与她的三个孩子在一间简陋的木屋里过着贫苦的生活。由于经济状况很差,她只能为三个孩子买一条裤子。但她还是非常希望他的孩子们能受到教育,但是只能将他们轮流送到学校了。学校的老师是一个北方女孩,她发现那家的每个孩子每隔三天来学校上一次课,并且穿的都是同一条裤子。这位伟大的母亲尽可能让孩子们接受教育,而她的孩子们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后来,一个孩子成为了南方一所大学的教授,一个孩子成为了医生,还有一个成为了教会的牧师。对那些总是以“没有机会”为借口的青年们来说,听到这样的故事难道不会深感惭愧吗?
“我想要一本希腊语的《圣经新约》。”约翰·布朗对圣安德鲁的一个书店老板说。老板盯着那个牧羊的孩子,他衣衫褴褛,跋涉了十二英里到这里来竟然就是为了买一本书。老板开始嘲讽这位来自乡下的穷孩子所提出的这个奇怪的要求。这时候一个教授进来了。当这位教授得知约翰想要的书的时候,他说:“如果你会读《圣经新约》的话,就把它翻译给我听,这样你就可以免费得到那本书了。”孩子很轻松地就翻译出来了,自豪而高兴地拿着他心爱的书回家了。在放羊的时候,他自学了希腊语和拉丁语,这为他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萨姆·库纳德是一个住在哥拉斯哥的以削木头为生的苏格兰人。他运用聪明的头脑和精湛的技术做出了很多木质的小发明,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变得富有,依旧是穷困潦倒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伯麦公司找到了他,让他改进运送外国邮件的运输船装置。于是,令库纳德声名大振的机会到来了。他为伯麦公司精心制作了汽船模型,伯麦公司投入使用的第一艘船就是按照他的模型建造的,而且他的模型也成为同类船只制作的参照标准。
科尼里斯·范德比尔上学时唯一学过的两本书就是《新约全书》和《拼字课本》,但是他通过自学学会了阅读和翻译简单的密码文件的本领。他很想买一艘船,但是他没有足够的钱。他的母亲不愿意他过海上生活,于是就跟他说,只要他能够在本月二十七日之前将农场上满是沙石的土地弄平,并且种上玉米的话,她就可以资助他去买一艘船。后来,范德比尔果然做到了,而且还高质量地提前完成了任务。在他十七岁生日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船了。但是好景不长,他的船在回家的路上撞到了一些沉船的残骸,在他还没来得及补救,整艘船就沉到了海底。
但是范德比尔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继续努力着,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东山再起。他用了三年的时间积攒了三千美元。由于勤奋工作,他赢得了许多港口的船夫的信赖和支持。1812年,正直战争之际,他帮助政府将军事物资运到附近的军事基地上去。这项工作一般在晚上进行,这样白天的时候他依旧可以在纽约与布鲁克林之间驾驶渡船。他总是把所有白天的收入和晚上收入的一半交给他的父母。即使这样,当他三十五岁的时候,他还是拥有了三万美元。当他去世的时候,他为十三个孩子留下了巨额财产。
英国名人埃尔登勋爵小时候过的也是饥寒交迫的生活,家里没有能力让他上学,他甚至连一本书也买不起。人们可能认为他“没有机会”有所作为了。但是他不那么认为。他那坚强的意志和超乎常人的勇气注定了他会出人头地。每天早晨四点,他都起床,凭借着微弱的灯光抄写借来的大量的法律书籍。除非已经筋疲力尽,否则他会一直抄写下去。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让人佩服不已。为了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挤出更多的时间看书,他甚至在自己的头上戴了一顶湿帽子。通过一年的辛苦工作,他也只不过赚到了九个先令,然而他获得知识和追求理想的愿望却越来越浓烈了。
埃尔登在学习法律方面付出的努力和辛劳,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有一次,当埃尔登准备离开法院的时候,一位法官拍着他的肩膀说:“年轻人,你的生活中不会再缺少面包和黄油了。”这次,曾经被认为是“没有机会”的孩子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天赋与崇高的品格,正在逐步接近他的理想。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后来成为了英国著名的大法官,也是当时最优秀的律师之一。
斯蒂芬·吉拉德是著名的金融家和慈善家,他与埃尔登有着相似的经历。在他十岁那年,他就远离了自己的家乡,孤身一人来到美国闯荡。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在船上当一名侍者。为了出人头地,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管多么繁重、劳累和肮脏的工作,他都干过。与古希腊神话中点石成金的迈达斯一样,吉拉德为了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在艰苦的努力下,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奇迹。最终,他由一个穷困潦倒的孩子摇身变成为费城最富有的大商人之一。在这里,我并不是在宣扬他对金钱的热衷,无可厚非,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是,当国家有需要时,他也表现出了非凡的公益精神,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抢救病入膏肓的黄热病患者,这些行为不禁令人们对他产生无限的崇敬之情,他的这种精神也感染了身边的许多人。
约翰·沃纳梅克年轻的时候,几乎每天要步行四英里到费城去,为一家书店打工,就是这样,每周他只能赚得1美元25美分。之后,他又到制衣店工作,但每周只不过多赚25美分而已。就是从这样的状况开始,他不断地拼搏进取,最终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商人之一。1888年,他还被哈里森总统任命为邮政局局长。他那非凡的行政能力在这个职位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假如从孩提时就具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强的意志,不论成功的机会看似多么渺茫,你都将获得不凡的成绩。今天各行各业的精英们几乎都是穷苦家庭出身,可能都有着艰苦的人生经历。
埃德莫尼·刘易斯是一个有色人种,虽然她生活的那个时代存在严重的种族和性别歧视,但是她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和停止不前。最终,她成为了一名著名的雕刻家,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同时也获得了很多荣耀。
弗雷德·道格拉斯在成功之前同样遇到了各种挫折。他比上面所提到过的所有人的处境更加艰难,因为他在出生之前就已经丧失了自己的身体支配权。事实上,他已经作为抵押品抵押给奴隶主了。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道格拉斯要付出比那些白人孩子多几百倍的努力。一年当中,他只有两三次的机会看到母亲,而且每次都是在晚上。他的妈妈要步行十二英里才能和他见面,待上一小时,然后又得急忙回家,以免耽误第二天下地干活。像他这种情况,当然不可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况且当时规定种植园里的奴隶是不能读书和写字的。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止他浓厚的求知欲望。他常常趁主人不注意的时候,独自一人偷偷地在碎纸片上练习写字母。一旦学习的热情被燃起,就再也无法熄灭了。他的行为使无数处于优越条件当中的白人孩子感到非常惭愧。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他冒着生命危险逃到了北方,从此摆脱了奴隶的命运。为了维持生计,他在纽约和新贝德做搬运工人。后来,在马萨诸塞州的南塔基特的一个反对奴隶制的会议上,他发表了演说。他的表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心悦诚服,于是他被推选为马萨诸塞州的反对奴隶制协会的成员。在到各地方进行演讲之余,他还利用一切机会继续努力学习和充实自己。当他到欧洲宣传废奴运动的时候,得到了英国人的信赖和赞赏,他们还资助他750美元。他就是用这笔钱赎回了自己的自由。不久,他就在纽约的罗彻斯特办起了报纸,后来又到华盛顿的《新世纪报》做编辑。他还当过几年哥伦比亚地区的执法官。他虽然是一个有色人种,但是他出色的业绩和惊人的才能令全美国人都对他刮目相看。
亨利·迪克西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演员,他是从最无足轻重和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开始他的舞台生涯的。著名经理人巴纳德曾经生活在十分困苦的环境中,以做马术表演为生,一天只能挣得十美分。乔治·奇勒德是从一个月挣四美元的信使做起的。那些出身卑贱和困苦家庭的人,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执着地追求理想,最终出人头地。这些伟大人物的事迹不胜枚举。基登·李在冬天的时候甚至连买双鞋的钱都没有。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光着脚在雪地里干活。他不得不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他抓紧一切时间,甚至为此牺牲了大量的睡眠时间。最后他成为了纽约最富有的商人、纽约的市长和国会议员。安德鲁·约翰逊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十岁的时候他就到裁缝铺当学徒,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他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为出身卑贱和家庭贫困,他不能去上学。没有书看,没有老师教,世人认为他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能够成才。但是后来,他终于向世人证明了他的价值。下面的故事更加具有说服力:一个出生在小木屋里的男孩,就是后来在美国内战期间在职的总统,由于他惊人的意志力和非凡的才能,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钦佩。在他的领导下,四百万奴隶终于得以解放。这个人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这个身体瘦长而略显笨拙的年轻人,能够自己动手制作没有地板和窗户的小木屋。就是在这样的小木屋里,他借着微弱的炉火认真地学习算术和语法直到深夜。为了充分理解《布莱克斯通评论》的内容,他不惜行走四十四英里获得珍贵的材料,然后,在回家的路上他就已经看了一百页。确实,上帝并没有垂青亚伯拉罕·林肯,他从来没有侥幸获得成功的时候。如果要思考他成功的原因的话,那一定是永无休止的努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正直崇高的美德。最终他从逆境中勃发,从低谷中崛起,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人物。
在俄亥俄州,一个可怜的寡妇和她的八个月大的孩子就生活在一间破旧的小木屋里,她常常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而努力祈祷着。等到这个孩子长大一点的时候,为了给母亲分忧,他就开始干起了劈木材和开恳荒地的活。除此之外,他还抓紧一切时间来学习,那些书本都是他借来的,因为他根本没有钱买。在他十六岁的时候,由于完成了将一头骡子经过崎岖小路赶到目的地的任务,他很快就获得了在学校清洗地板和打铃的工作,这样他就有钱交纳学费了。
第一学期他只花了十七美元。到第二个学期的时候,他身上就只有六便士了。结果,第二天他就把那些钱投到教堂的捐款箱里面了。他在木匠那里找到了工作,擦木板、打平木板、涂染料和看管灯火,每周可以得到一美元六美分的报酬。此外,他便可以利用晚上和周末不上课的时间工作。有一天,他竟然一下子打平了五十一块木板,赚得了一美元两美分的报酬。就这样,他不断地做兼职工作,在学期结束的时候,他不仅付清了所有的学费,而且还有三美元的剩余。冬天的时候,他找到了一份做老师的工作,每月可以拿到十二美元的报酬,但是他还坚持在木匠那里工作。到了春天,他已经攒下了四十八美元。回到学校时,他规定自己每周只能花费三十一美分。
不久,他又到了威廉斯学院。两年之后,他终于完满地从那里毕业了。当他二十六岁的时候,他就进入了州议会,三十三岁时成为了国会议员。这个在海勒姆学校打铃的孩子,为学习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劳动,最终在二十七年之后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就是詹姆士·加菲尔德。对于需要不断学习的当今的年轻人来说,它对他们的激励作用显得异常重要。
那些伟大的英雄人物和杰出人士大多数都有着非常艰苦的童年生活,并且受尽了生活的磨难。但是他们都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坦然地面对生命中的一切,用坚强的毅力挣脱了无情的命运的桎梏,从而也使自己脱离了平凡,成就了伟大。一位英国作家看了美国伟大人物的传记之后,感慨道:“在美国,似乎所有的杰出人物都诞生于破旧的小木屋。”
当然,即使上帝不给予我们任何垂青,即使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只要我们树立坚定的人生目标,任何人都不要一味地悲观绝望,成功的大门总会向那些善于抓住机会和利用机会为自己服务的人开放的。不论出身在卑微低贱的家庭还是富有尊贵的家庭,都无法决定人们一生的命运。关键要认清自我,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当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愿望的时候,任何事情都无法阻挡你迈向成功的步伐。
富人的儿子含着金钥匙出生,
如同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困苦的磨练,
永远不能体会穷人的艰辛,
他们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富人的儿子一旦变得一无所有,
东山再起简直微乎其微,
他们缺乏的是谋生的能力。
穷人的儿子怎么样呢?
生活窘迫但内心刚毅,
吃苦耐劳,拼搏向上!
用双手创造一切。
这种精神是所有成功人士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