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一败云无色

作者:曾一 著 发布时间:2020-09-01 11:52:27 字数:6330
  姑苏一败云无色

  ◎苏州山水清且嘉

  现实生活常常搅得人心志烦乱,那么,苏州无数的古迹会让你熨帖着历史定一定情怀。有古迹必有题咏,大多是古代文人超迈的感叹,读一读,那种鸟瞰历史的达观又能把你心头的皱褶慰抚得平平展展。看得多了,也便知道,这些文人大多也是到这里休憩来的。他们不想在这儿创建伟业,但在事成事败之后,却愿意到这里来走走。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白发苏州》

  素有“鱼米之乡”、“水乡泽国”、“天下粮仓”之称的苏州古城坐落于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这里河网密布,农业发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兴旺、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一直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载有“丝绸之都”、“园林之城”的美誉。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典水乡特色,而被称为“东方威尼斯”、“东方水城”。

  如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现代与古典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余秋雨先生说,他在对城市文化的研究中,发现很多城市都在寻找一些词汇描述自身。当一个词汇放到任何一个城市都说得通的话,那就是没有个性。“我们需要寻找的是一个城市的唯一性,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座城市像苏州这样,在对生活素质的追求上历两千五百年而不衰。”负载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苏州,从诞生那天起就和仙界有着难以言喻的牵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的一切都是美的极致:流水,天空,鸟鸣,彩云,还有那动人的弹唱和精美的典籍,成为了仙人也无比神往的净地。如今,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苏州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而享有盛名。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苏州,在《红楼梦》里被誉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富贵风流之地”必出“富贵风流之士”。与苏州有缘的古代文人都有以描写苏州园林为题材的佳作,如文徵明作《拙政园记》,归有光写《沧浪亭记》,吴梅村的《咏拙政园山茶诗》,翁覃溪的《跋拙政园记》等。可见苏州园林一直被一种文雅之气萦绕着。苏州园林何德何能,值得如此多文人为她挥毫泼墨?

  苏州园林其实是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文人写意山水园”。那些古代的园林建造者都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是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栽花种树、凿池堆山,创造出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既像是品诗,又像是赏画。为了将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楹联、匾额之类的诗文题刻,有的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的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的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田园生活(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还有的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怡园“画舫斋”)等,不一而足。这些洋溢着浓浓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林内的山水、建筑、花木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使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显现出一种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陶冶。

  现代著名建筑师童隽在《苏州园林》里这样写道:“中国园林实际上……是一处真实的梦幻佳境,一个小的假想世界。”

  苏州园林并不把创造具体可见的园林形象作为终极目的,她所追求的是将形外之意表现出来,将园主寄托情怀、哲理和观念的理想审美境界表现出来。他们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留在了这些亭台楼阁间,这些回环曲折的园林景致也在不经意间影响了他们的人生态度。

  苏州园林虽占地较小,但古代造园家还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匠心独具地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漫步,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在脚下延伸不尽如锦缎般的铺路,那些形式多样、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仿若不经意间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让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苏州园林是充满了自然情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来到苏州园林,就能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经过缩微的“自然界”中,“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春秋草木枯荣和四季晨错变化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能够“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早在明代中后期,苏州便已经是整个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了,当真是“说不尽富丽乾坤,话不完繁华景象”(《四杰传》)。这无疑为市民文化的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文化的多元性又怎么能少了狂士的点缀呢?

  余秋雨先生在《白发苏州》里曾这样诠释一个文人:“人品、艺品的平衡木实在让人走得太累,他有权利躲在桃花丛中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这个人就是唐寅。

  唐寅(公元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号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明四大家”之一的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闻强识,能书善画,吟诗作曲,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一位杰出的大画家。

  唐伯虎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非常奇怪的存在。一方面,他鼎鼎有名,绝对算得上妇孺皆知;另一方面,多数人对他的了解却又不是因为他那出众的文艺才华,而是那些广泛流传的风流逸事。在一众影视剧中,唐伯虎往往被演绎成一个轻狂、好色、蔑视礼法的轻薄之徒,一个精力充沛钻营正统秩序的怪味青年,一个喜欢讲黄色笑话的下流坯子。对于年轻些的朋友来说,他们当然更乐意接受这样的唐伯虎,甚至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唐伯虎一样的人。可是对于另一些严肃正统的学问家来说,这些无厘头的演绎完全掩盖了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演绎越多,对唐伯虎的伤害也就越深。

  唐伯虎出生于苏州的一个小商人家庭里,其先祖曾是唐朝功臣,其父唐广德是一名商人。他深知功名的重要性,对唐伯虎的教诲亦可谓不遗余力,所以,唐伯虎虽然是“童髻入学”却“才气奔放”,从小就表现出一种极为出众的个人禀赋,而且,他时刻不敢稍忘关系到自己一生命运利禄的功名。无奈乡试刚过,成为“唐解元”的他便遭受了牢狱之灾。科举受挫之后,唐伯虎的事业自然也陷入了低谷,但也正是因为他的仕途无望,才无形间为中国文化史贡献了一位风流才子。对于唐伯虎本人来说,这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当然,也正是从这一时期起,唐伯虎才开始频频流连于烟花柳巷、脂粉堆里,创作了大量和女色与享乐有关的诗词及绘画作品。

  余秋雨先生在《白发苏州》中说过,“中国这么大,历史这么长,有几个才子型、浪子型的艺术家怕什么?深紫的色彩层层涂抹,够沉重了,涂几笔浅红淡绿,加几分俏皮洒泼,才有活气,才有活活泼泼的中国文化”。唐伯虎的诗词向来以“语殊俚浅”著称。他认为创作的目的就是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并声言“人生贵适志,何用刿心镂骨,以空言自苦乎?”当时的文坛主流是以“前七子”为首的“复古派”,唐伯虎的这种观点无疑具有一种开风气之先的意义。俚俗入诗对唐伯虎在民间的文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他的这种创作态度还深刻影响了晚明文坛,不但使徐文长、袁中郎等人深受启发,甚至在清初“性灵派”文人的创作中也仍然可以看到他的流风余韵。

  提到唐伯虎,自然就会让人想起那个名段“唐伯虎点秋香”。早在明代,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上,就载有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稍晚一些,周玄暐在《泾林杂记》一书中记载的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则更为详细,基本上形成了“三笑”的雏形。到了明朝末年,冯梦龙以《唐解元一笑姻缘》为题,又将其编进了流传甚广的《警世通言》中。明末还有孟舜卿写的《花前一笑》,单人月写的《花舫缘》等杂剧,这些杂剧通过舞台演出的形式走进了千家万户。实际上,根据《茶余客话》和《耳谈》等笔记记载,明代历史上确实有件为一个婢女而卖身为奴的事,不过男主角是一个名叫陈立超的书生,是好事者将它附会到了唐伯虎的名下。另据史家考证,秋香是明朝成化年间的南京**,姓林名奴儿,她比唐伯虎大了十几岁。而华太师则是无锡人,比唐伯虎要小27岁。所以,唐伯虎与“三笑”姻缘是没有牵连的。

  唐伯虎在《伯虎自赞》中如是写道:“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你我百年后,有你没了我。”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民间唐伯虎与现实唐伯虎之间的灵与肉的对话。其实,民间传说中的唐伯虎到底是不是他本人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传说感受到普通劳动人民向往自由的精神,同时也可以捕捉到他们追求自由的灵魂。所以,能够在漫长的中国文化史上寻到一位如此丰满、鲜明的风流才子形象,即便是虚构多于真实,也仍然值得安慰——毕竟,历史因他而变得格外鲜活、生动,不再寂寞。

  苏州在文人的笔下熠熠生辉,文人在苏州的氛围熏陶下茁壮成长。苏州怎样能得以保存古文明而不被现代文明疯狂冲击?文人们怎样才能真切地触摸到苏州这一方水土的芬芳,而不致迷失?日子梭转而去,对蹉跎岁月的慨叹和对生命本真的敬畏,使一切浮华的、虚荣的东西都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重量,取而代之的是对生命本源坦诚、透彻的领悟和追寻。

  ◎五湖范蠡载西施

  千百年来,勾践的首府会稽,一直被称颂为“报仇雪耻之乡”,那么苏州呢,当然是亡国亡君之地。

  ——《白发苏州》

  西施是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又以西施居首。自古以来四大美女就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佳话。这“闭月”,指的是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落雁”,讲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而“沉鱼”,就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

  西施,原名施夷光,天生丽质。有句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意思就是说,恋人之间产生了好感,就会觉得对方像西施一样美丽无比。就像古人诗中说的那样:“草茅多奇士,蓬荜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称心斯为得。”

  究竟西施有多美?标准的美人是怎样的呢?《诗.卫风.硕人》对于美人有一段经典的描写:“手如柔荑,肤若凝脂,领如蝤蛴,齿若瓠犀,螓首蛾眉。”手指像初生的茅草一样纤细白嫩,皮肤如凝冻的脂肪一样洁白柔滑,脖子像天牛的幼虫一样白嫩颀长,牙齿像瓠瓜的种子一样洁白整齐,额头宽广光滑好似蝉的脑袋,眉毛修长如同蛾子的触须。接下来还有两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仪态生动,神韵飞扬。

  西施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因苎萝有东西二村,而她又恰居于西村,故名西施。家里靠她的父亲卖柴、母亲浣纱维持生计。西施常帮助母亲在水边浣纱,因此又称“浣纱女”。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所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故有“沉鱼”一说。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都为邻村女所效仿,故留有“东施效颦”的典故。

  西施最让人们记忆深刻的莫过于那场硝烟中成功的“美人计”。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被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策,“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给吴王。越王宠爱的一个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一定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现在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其他两个条件还需要训练。于是,他们花了三年时间,教西施歌舞和步履、礼仪等。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婀娜动人;接着又训练礼节,西施终于从一位浣纱女变成了修养有素的宫女,一举手,一投足,均显示出女性的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为西施制作华丽合体的宫装,最后才进献给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进行歌舞表演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一种“响屐舞”,夫差就专门为她筑建“响屐廊”,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上木板,西施则穿着木屐起舞。她裙系小铃,清脆的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地交织在一起,让夫差如醉如痴。从此,夫差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上了一条亡国丧身的不归路。

  吴亡后,相传西施随范蠡驾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终。《越绝书》如此记载。唐代诗人杜牧在所作《杜秋娘诗》中有:“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这里的“鸱夷”指的便是范蠡。不过在《史记》这部具有权威性的史书里,却没有关于西施的只言片语,不过对范蠡倒是有详尽的记载。那么范蠡又是何人呢?

  其实,范蠡也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人物。无论从古代人的标准还是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他都算是一个人中之龙。遗憾的是,他没能像那些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一样占据史书的重要地位。范蠡,字少伯,楚国人,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被后世尊称为“商圣”、“陶朱公”。《越绝书》中记载的勾践小城和山阴大城,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建立的。他将城郭建设的得山水之利而无旱涝之忧,能攻易守而基业可据,完全对得起后人所称之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的一个杰作”。

  范蠡曾在越国被任命为主持军事的将军,在齐国又被人们推举为主持政务的相国,后来归隐海滨,又成为家财万贯的巨富。因此,司马迁赞他“三迁皆有荣名”。而他功成身退,携西施泛于五湖,及忠言直劝文种:“越王为人长颈鸟啄,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寥寥数语,个人魅力彰显无遗。

  灭吴之后,范蠡被封为上将军,他上书给勾践说:我听说主忧臣劳、主辱臣死。当年大王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没死,就是为了今天。现在是到了我为会稽之辱而死的时候了。勾践对他说:我正要将越国的一部分分给你作为对你的酬谢,如果你不服从,我就杀了你。范蠡听了这话知道是时候急流勇退了,他喟然叹息说:我从计然那里学来的本领,已经让越国变得富强了,现在应该用在我自己的身上了。于是在一个深夜,范蠡收拾好金银细软,带着家人和手下,驾一叶扁舟泛于江湖,悄然而去。

  已经离开是非之地的范蠡,想到了风雨同舟的同僚文种曾有知遇之恩,遂投书一封,劝说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看到这封信后,便称病不上朝。后来有人诬告文种,说他要造反,于是勾践便赐剑一把,让文种引颈自杀。勾践赐死的命令也称得上是经典,他对文种说:当年你一共向我献了七条计策,我只用三条就灭掉了吴国,现在你那里还有四条,你去地下我先王那里试试那四条计策吧。文种听了这话就自杀了。

  范蠡辗转来到齐国,改姓换名,亲自带着儿子们在海边耕作,他们齐心合力,同治产业。因为经营有方,没过多久,产业就多达数千万钱。范蠡的美名也不胫而走,齐国上下一致称赞范蠡。齐王于是下诏,要拜范蠡为相。然而一心归隐的范蠡婉辞不受,他迅速将财产分给亲戚朋友和乡里邻居,从小道离开了齐国,再次隐居埋名来到了陶,变易姓名为“陶朱公”。因为陶的地理位置很好,往来贸易频繁,范蠡便做起了生意,没过几年,又置下了千金的产业。《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天下人都称赞陶朱公是最会做生意的人,拜其为文财神。

  范蠡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智慧成就了春秋晚期吴越争霸的传奇,而且他本人也因能够适度掌握进退之间的步伐而得到善终。相比起来,文种的结局就显得悲凄了些,后人这样评论道:“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这样一来,就更加显示出了范蠡那迷人的智慧之光。

  西施与范蠡究竟有何瓜葛,一直都无从考证。《史记》中《越王勾践世家》与《货殖列传》中都提到了范蠡却没有西施的只言片语,就更不用说这二人之间的关系了。有关西施的结局众说纷纭。有人说她被沉于大海,有人说她随着范蠡归隐西湖,当然还有更多其他的说法,西施的结局仍是有待探索的谜……即使是浪漫狂放的大诗人李白也不敢在咏西施时显得过分浪漫,只关于她的外貌吟道:“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您已读完了所有章节,向您推荐
我的极品人生
作者:

...

死忌:电梯诡事
作者:QD

  电梯里的禁忌: 1:电梯打开门,而你看到电梯里的人都低...

妇科男医师
作者:

...

最强保镖混都市
作者:忘 记

"风流而不下流的游走在花花世界中,群芳环绕,纵意花...

贴身妖孽保安
作者:暗夜行走

"他是极品无敌大纨绔!老爸富可敌国,祖父背景神秘,...

诡异人生
作者:

...

书籍详情 评论 收藏 充值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