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作者:(春秋)老聃 著
发布时间:2019-09-11 13:44:00
字数:1903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1]兮,若冬涉川;
犹[2]兮,若畏四邻;
俨[3]兮,其若客;
涣[4]兮,若冰之将释;
敦[5]兮,其若朴;
旷[6]兮,其若谷;
混[7]兮,其若浊。
孰能浊之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之以止?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释】
[1]豫:犹豫不决,引申为保守小心。
[2]犹:警惕,警觉。
[3]俨:恭敬,谦让。
[4]涣:宽松,使人不紧张。
[5]敦:敦厚,朴实。
[6]旷:宽广,博大。
[7]混:混沌,不明事理,在此指大智如愚的样子。
【译文】
古代那些善于遵循“道”的自然法则的人,能够见微知著,领悟玄妙、深奥的道理,他们所达到的高深境界,是一般人认识不到的。
就是因为普通人难以认识,所以要勉为其难,将他们的状态描述出来:
他们行事保守,考虑再三,就好像冬天从结冰的河面上走过,谨慎小心;
处事警惕,警觉性高,就好像周围危机四伏;
态度恭敬、谦卑,好像时时都在别人家里做客;
宽容和蔼,就好像春暖即将融化冰凌;
敦厚朴实,好像浑然天成,未经雕琢;
心胸宽广,就好像能容纳万千的山谷;
看似愚钝,不经世事,好像混浊的河水。
怎样能使混沌不清停止?沉静下来,浊物自会沉淀还原本来的清澈。怎样才能使安定长久地保持在一定的状态?变化总会悄无声息地生发出来。
掌握了这样的规律的人,永远都不会自我吹嘘。正是因为他们不会骄傲,所以虽然已经陈旧的思想,却能推陈出新,不断提高。
【阐述】
涉大川,就是过大河,假使你不是开着车走大桥,而是步行过桥,或乘船横渡,游泳穿越,即便是在今天,也需要我们内心戒惧,动作谨慎,不得躁急,想好了再去作为。这是大自然的力量,它会给身在其中的人以压迫性的势能,挤出人性人心蕴涵的端绪来。如果是冬天过河,那就需要更加小心翼翼,不能遽然前行,要试探,要落实,不能出差错有危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提高警惕才行。
今天,涉大川的机会是少了很多。记得,在都江堰景区走过一次吊桥,长长的,一走一晃悠,低头看就是奔腾不息浪花翻滚的岷江,举目四望是若在手际的青山。不敢大声喧哗,不敢杂念丛生,心绷得紧紧的,只求江水自流,只求我行其上别出差错。虽然知道走这座桥的人已经有很多了,一切都应该是安全的,但心还是紧张,紧张到有面临危境的诡异的说不清楚的幸福感。
得道之士应该也有同样的一种感觉吧。
道体,恍恍惚惚不可捉摸,如何把这个难以讲清楚的对象讲清楚、讲透彻就是一个大难题,大挑战。老子说,我勉为其难描述一下。这一章老子透过体道之士的状态,进一步绕圈子为我们论说道体。老子罗列出体道者的容态和心境:慎重,戒惕,威仪,宽和,敦厚,博大,浑朴,愚钝。
谁都有头脑发混的时候,关键是能意识到自己在“混账”,并改正过来。老子所谓的“善为道者”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在动荡中安静下来,慢慢地澄清;在安定中变动,慢慢走向进步。体道者有很多特点,我们其实可以一个个来学,尝试着学会一个就长进一点。
晏婴乃是齐国的丞相,外出时自然威风八面,少不了车马随从。有坐船的就有撑船的,有坐车的就有赶车的。国相很风光,总是乘大车,高高在上,还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为他服务,提供支持(support)性质的工作。车夫,也就是驾车之人,自然身在其中。
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间偷偷观察自己的丈夫:只见他为丞相驾车,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为自得自在。妻子隔着门缝看人,处于隐秘的暗处,为的是看到身在明处的丈夫的真实德行。
还蒙在鼓里的丈夫,不知道已经被妻子彻彻底底侦察过了。丈夫回到家中,妻子就请求离开他。这是多么郁闷的一件事情,在外不是挺行的吗,怎么一到家就让自己的女人如此嫌弃呢?丈夫追问其中的缘由。妻子说:“晏婴身高不满六尺,却身兼齐国丞相之任,名显诸侯。今天我观察到他外出之时,意念深沉,总是显出谦卑的样子,好像处于下位一样。而你呢,身高八尺,为人家的仆役,帮着赶车驱马,却趾高气扬,志满意得,自以为十分了得。我正是由于这个才打算离开你的。”这是一个有修行的女子,话说得有理有据,内心高洁不屈,尤其希望自己的男人有品行,有品格。
此后,丈夫立志开始打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在言行举止上抑制收敛。不在得意扬扬的丈夫,应该像冰柱消融一样,不在坚硬冰冷,而是具有亲和力。晏婴见到他近来的表现有些异样,就问是怎么回事,驾车之人如实回禀。大度的晏婴就推荐他做了大夫,步入仕途。丈夫努力自新,我们可以称之为向大道靠拢的人。态度积极,还有容人的胸怀,他能得到圣贤晏婴的认可,想必也会获得妻子的原谅吧。
妻子有心,敢说,敢为,是好妻子;丈夫听得进去,能自我沉淀,求得自新,是好丈夫。领导留心下属知人善任,自然是好领导。